笔趣趣 > 情锁未央:不承帝王恩 >情锁未央:不承帝王恩

第三十八章 魏其回朝 上

一向平静和暖的安乐宫内,此刻洋溢着一股浓浓的草药味,窦太后半倚在床下的软榻上微闭着眼似乎在养神,可是气息明显带着急促,时不时还轻咳两声。一旁的垫上跪坐着一个宫装妇人,正仔细的吹着手中那碗盏冒出的袅袅白气——那股子浓郁的药香正是从这碗中的褐汤里散发出来。

“您看看您说的!”长公主不乐意了,“做女儿的入宫来看看娘,偏要有什么目的了?”“你这丫头的心思,做娘的会不清楚?”窦太后笑骂,“你呀,若没什么心头难解的气儿、难消的意儿,可不会跑我跟前来。”

“哎,”长公主叹了口气,“我这心里头的事儿,母后您就没有不清楚的。”“怎么了?这又是为了哪桩?”窦太后道,“最近皇帝皇后不是挺好的?”“他们呀,”长公主又叹,“儿女之事,你说父母再怎么管,那也是干着急,总得他们自个儿想明白了才是。”她忽然凑过了头,低声说,“母后,你最近可听到,皇上他……他在民间寻了个姐姐回来,说是太后当初没进宫时就跟别人生的。”

话一出口,窦太后脸色明显一僵。长公主似没察觉,继续道,“听说那天,皇上亲自去那……金氏家中把人给接进了宫,还手把手扶出车引入太后殿内。太后一见那妇人,立马搂入怀里,两个哭得泪人儿似的……”

“你知道的可仔细!”窦太后冷哼,“倒似亲眼见了。”“我这……不也是为了让母后知道我可没瞎说么,”长公主赔笑,“不管当时情景如何,皇上可真封了那异姓的姐姐叫什么……修成君,还奉钱千万,赐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真是一步登天了。”

“一步登天……”窦太后闭目,慢吞吞,“一步登天的人,可还少了?”“母后!”“别喊我,”窦太后摆手,“当年先帝要立皇后的时候,我就跟他提过这桩,他说不要紧。对了,我记得当初你可也帮着腔……”“母后,那时候我……”“那时候你跟太后要好的很,是不是?”窦太后接了话,“所以你也说不打紧。怎么?你当初就想不到嫁过人的女人会生孩子?现在才来说,又有什么用了?你是想把太后从这宫里头赶出去还是把你的皇帝女婿给赶出去?”

“我不是这个意思。”长公主道。“你呀,”窦太后又咳了几下,惹得长公主连忙来抚胸口,“你肚子里有几根肠子,为娘的会不知道?你还是为皇帝冷落阿娇气闷呢,是不是?皇帝和皇后……唉,当初也是你拼命在先帝面前说两个人如何投契,硬是定了这门亲。孩子交好那是天性,做夫妻可是学问,阿娇要是不嫁皇帝啊……”

“阿娇可是我心头的宝贝疙瘩,”长公主竟然掩面抽泣起来,“她要嫁的不好,女儿心里哪能踏实!何况当初先帝众子,又有哪个比得上当今皇上?连母后不都夸赞彘儿如何如何聪明机灵?”

“你啊,打小就是这脾性,什么都要拣最好的挑!给阿娇挑个好丈夫是没错,可是也要看合不合适,你看看皇帝和皇后两人的脾气,碰到一起就爆了火星似的,让人想着都头疼。好在最近皇上宽了心,不都说两人还不错么。”“那又如何?”长公主抽抽噎噎,“皇上心里头不只有卫子夫一个?您真好呢,把先帝的金钏都给了人,也不怕那小……丫头有天爬到阿娇头上去了!到时候就更委屈阿娇了……”

“子夫就不是那种人。”窦太后一口否决,“这丫头我喜欢,乖巧懂事,又不争名抢利的。果真如你说的那般,我也不会放心让她留在皇帝身边。说到委屈,阿娇哪里会委屈?她可是堂堂正正的皇后娘娘、一国之母,只要她和皇上处好了,到时候再添个一男半女的,谁能让她受委屈了?倒是子夫,为了阿娇,一直没名没分的。亏得她也认了,从来不计较。那金钏是我给的,也是故意让宫里的人看看,毕竟是皇帝的人了,封号虽然没给,可那是迟早的事情,总得有个高低之别。”

“您……您这不是偏心么。”长公主不依。窦太后好笑,“给个金钏就偏心了?我给你的可少?给阿娇的可少?以后我要是见先帝去了,这宫里头哪样不是给你留的?少样金钏你就这样不舒服了?”“您……又把女儿说成市侩之徒了。”

“哎,”窦太后长长叹了口气,“人啊,就这一辈子,就得服老。身子骨不好,能怎样,就是堆了全天下的珠宝,也没本事用。我是想透了也看透了,顺其自然吧。”“女儿明白,”长公主道,“就像皇上的事儿,女儿不也只能在母后面前说说,又真能将他怎样了?毕竟,他总是阿娇的丈夫,只能指望着两个再成熟点,不让人那般操心了。”

“你知道这层就好,”窦太后点头,“你呀,老大的人了,能懂得‘成熟’两个字不容易。”“母后这话……”长公主听出了其中的意思。“就是说你,”窦太后道,“别以为我一直呆在屋里不出,就真的什么也不知道了。你和那个叫什么董……董偃的,是不是也过从甚密了些?别尽张着嘴说太后外头的女儿,那可是人家入宫前的事,真摊开了也没什么。你呢,那董偃是个什么人?让人嚼了舌头乱说,就不丢脸了?”

“女儿……女儿……”长公主嗫嚅了。“哎,我也不多说你,总之你心里能有分寸就好。”窦太后摇头,“真要管,让人操心的事太多,违了太医嘱咐的话。”“天气凉了,母后可得多注意身子,您的康泰是大汉朝的福祉。”“行了行了,这话太医天天在耳朵边唠叨,哪要你再说的。”窦太后笑笑。

“女儿一向不会说话,”长公主道,“说来说去也就这么几句。”

“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刘彻捧着竹简,轻念有声,“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①……说得好!”

“好什么?”一旁的子夫托着下颌,昏昏欲睡,“这样拗口,听来听去不就是‘大一统’么?”“吓!”刘彻笑了,放下手中的竹简,“你说听不懂,可是一语中的!”“我听不懂公羊,可我了解你啊。”子夫走过去,伸出指头轻轻戳了戳刘彻的额头,“你脑袋里的东西啊,我全知道。”

“知我者莫若子夫。”刘彻笑着,一把拖着子夫下来入怀,“瞧瞧,都生着火,你的手还这样凉。”“哪有你热血沸腾啊,”子夫啐他,“自从你设了……什么博士……”“五经博士②!”“对,五经博士,”子夫道,“就天天念、念、念!你不烦么?你不烦,可是人家会烦。”“好、好,不念了,我不念了就是。”刘彻伸手去将案上的竹简推到了一边。

“最近武安侯勤快了很多,”子夫看到那一堆的竹简,轻轻拨出几份来,“连着上了好几道折子。”“自从上回修成君入宫,舅舅似乎热络了不少,”刘彻翻了一下那些竹简,“修成君回去了,可金娅留在了母后身边,我看定是母后没空搭理他,他只能做起学问来了。不过,毕竟也是学儒出身,这次设置博士他可出了不少力。”

“对了,朝里头还有人对金仲的事有说法么?”子夫想到了一个问题,“上回你还说有人不依不饶呢。”刘彻笑道,“说到这件事还真要归功给舅舅了。他就说要赶快给姐姐上封号,有了封号自然算不得普通百姓,既不是普通百姓就不算擅入上林苑,那罪自然就没了。”“武安侯这回出的主意倒不错,”子夫啧啧,“难怪你当日就封了修成君,我还想你怎么这样心急,连朝廷和太皇太后那里都不支会一声。”

“皇祖母……”刘彻一听到太皇太后的名讳,轻轻叹了口气。

①《公羊》开篇“隐公”第一段。汉武帝独尊儒家,归根到底是尊《公羊》。《公羊》第一句就讲“大一统”非常符合汉武帝推行统一的意愿,而后又说“复五世之仇”,亦非常符合汉武帝替汉高祖复仇打击匈奴的政治需求。且《公羊》家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大师——董仲舒。

②汉朝的博士,类似现代国立大学中国家所聘请的教授。秦焚书,书藏民间。经学在当时都是口耳相传的,没有写本(因为除了《易经》之外,其余的经书都被烧光了),因此,只有记忆力强的人才能记得住。在传述过程中,由于记忆不准确或口音听不清等等原因,错误很多。汉时,各经都立博士,博士类似乎顾问。(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幼崽期的邪恶魔王抢我小饼干荒古神域所有人都以为我也重生了北美1776难消帝王恩雷震八荒被迫登基后我爆红星际那就先来个世界冠军吧![田径]在系列文里修bug绅士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