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太子妃很忙 >太子妃很忙

54、昏倒了

石舜华回过头:“十三弟?”

“二嫂。”胤祥见年老的夫人鼻子嘴巴和石舜华很像,“亲家太太来了啊。”

“十三爷。”富察氏招呼道, “找你二嫂有事?进来说。”

“没事, 没事。”胤祥笑道:“我们去练库布,见院里有好些人, 怕出什么事就过来看看。既然没什么事,二嫂,我走了啊。”说完,转身就走。

富察氏望着胤祥的背影, 诧异道:“我听你哥说四爷跟殿下关系很好,这十三皇子跟殿下感情也挺好的?”

“好什么好,都是东西换来的。”富察氏没听明白, 阿笙倒豆子般把小皇子们的“丰功伟绩”细说一遍, 末了又说:“别看十三爷说得那么好听,要不是您在, 指不定得拆开袋子看看里面都是些什么。”

富察氏听得目瞪口呆:“他们, 他们这么不见外?”

“一点吃的东西, 没阿笙说得那么过分。”石舜华笑道:“如果膳房只有一只鸡,我晚上想吃鸡肉, 他们再怎么想吃都不会碰。”

“这样还好。”富察氏道,“他们不拿你们也吃不完,放在那儿也是坏掉。”

阿笙皱眉:“怎么连夫人您也这样说?”

“常人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以后你主子找他们办点事,稍稍有点良心都不会拒绝。”富察氏道,“九皇子和十一皇子缺你主子那点东西?宜妃娘娘那里没有, 可以出去买啊。五谷丰登和堂堂杂货店里什么东西都有。他们不来打秋风,你主子才急呢。”

“奴婢知道这个道理。”阿笙道:“可你不知道,他们一天能来两次。对了,您看这块地,泥土是翻新的,太太知道为什么?十一爷拉着大阿哥在院里玩捶丸时挖的洞。殿下晚上回来险些被这些洞绊倒。”

“小孩子都爱玩闹。”富察氏活了大半辈子,早两年送走爹娘,紧接着又送走丈夫,经历太多死亡,很多事已看开。如今就担心唯一的闺女在宫里不自在,见小皇子们喜欢往东宫来,心中欢喜,“你主子一本正经的叫他们拿,他们反倒不好意思要了。”

“以前不好意思,现在可不会。”阿笙道,“他们来习惯了,对东院的膳房比对南三所的膳房还熟悉。”

富察氏摇头:“你这丫头啊。你主子和你主子爷都没说什么,你们反倒心疼起来了。”

“心疼的可不止她。”石舜华笑道,“大阿哥,殿下的长子弘晋,小人儿一个,前几天跟十一说,我家没钱,你们别来吃饭了。也是十一不跟他计较。换作旁人,别说来了,见着他得绕道走。”

富察氏张了张嘴:“你们可真是……就算十一皇子顿顿都在东宫吃又能吃多少。”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阿笙想也没想,脱口而出。

石舜华抬手朝她背上一巴掌:“胡说什么。东西留一半在这边,另一半放膳房里。额娘,大嫂,二嫂,咱们进屋。”

“十三哥,你看清了么,都是些什么?”胤祯垫着脚扒着胤祥的肩膀问。

胤祥:“二嫂的额娘和嫂子在院里,有外人在我没好意思问。”

“不是庆德啊?”胤祯一听是三个妇人,“傍晚她们该回去了,咱们再过去看看。”

“左右不过是些干货青菜。”十一道,“如今开春了,可食的菜多了,你们还打算继续去东宫拿东西?”

胤祯瞥他一眼:“你不去?你上次吃的八宝鸭哪来的?”

“我那天刚好想吃鸭子。”十一道,“内务府给东宫送了三只,我却连半只都没有。”

“你跟太子二哥比?”十皇子像听到天大笑话,“不说二哥一大家子才三只鸭子,就说咱们在这里侃大山,太子二哥忙得脚不沾地,一人吃三只鸭子也是应当的。”

“我就随口一说。”十一撇撇嘴,“那我以后去东宫不拿熟食好了吧。”

十皇子胤峨:“应该这样。东宫做饭剩下的菜,又刚好咱们没有的,即便天天去拿,甭说二嫂,就太子二哥那个小气鬼也不好说什么。你吃弘晋的鸭子,这点就过分了。”

“知道了。”十一皇子瘪瘪嘴,“那我们傍晚还去不去东宫?”

胤峨:“当然去了。”

下午五点一刻,以八皇子为首的一众皇子出了日精门直奔惇本殿。

晋江打开门就说:“在廊檐下,福晋给各位爷收拾好了。”

“什么?”众人脚步一顿。

“各位爷不是来拿东西的?”晋江见一向不拿自己当外人的皇子们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心里想笑,“福晋说一人五斤番薯、地蛋和玉米粒。”

正打算夺门而出的八皇子忙问,“地蛋是什么?”

晋江走过去拆开袋子:“番薯可以煮粥也可以直接放在火上烤,地蛋可以和肉炖,也可以做地蛋饼。玉米粒可以和大米一块煮粥。听瓜尔佳夫人说,是洋人种的,咱们这里以前没有。”

“二嫂知道我们会来啊?”十五岁的八皇子脸颊发烫。

晋江信口胡诌:“福晋不知道。福晋叫奴才看着时间,你们如果不来,就叫奴才喊你们一声。”

“谢谢二嫂。”八皇子顿时觉得自在些,“我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

晋江心说,可算说句像样的话:“瓜尔佳夫人带来的多。听说这东西只能放几天,发芽就不能吃了。”

“发芽?”十皇子拆开袋子,“这东西是长在土里的?”

九皇子:“老十真笨。地蛋,地蛋,肯定是长在地里面的。晋江,这东西好种么?”

晋江想了想:“奴才隐隐听瓜尔佳夫人说,地蛋上面发芽的那块切掉埋在土里就行了,应该很好种。一亩地能见四五千斤。”

“四五千斤?!”八皇子惊讶,“一亩地小麦也不过四五百斤,瓜尔佳夫人逗二嫂呢。”

晋江很肯定:“听说福晋庄子上收留几个洋人,这些东西是洋人在福晋庄子上种的,不可能作假。”

“那这东西是种在旱地里还是水田或者沙地里?”八皇子又问。

晋江摇头:“奴才不知道。这玩意奴才也是第一次见,只有福晋的娘家人知道。”

“八哥,天快黑了,咱们走吧。”十皇子提醒,“你想知道改天跟太子二哥说一声,咱们出去看看不就好了。”

太子看到门口黑压压一群人,不做他想,肯定是他那群弟弟又来打秋风。不禁加快步伐,到门口却听见几人在聊他:“什么跟孤说?”

六人浑身一震,猛地回头。九皇子想也没想,开口就说:“没什么。太子二哥,我们走了。”

“太子二哥,弟弟告辞。”八皇子行了礼,跟上九皇子。站在门口等着的侍从们拎着袋子跑出去。

转瞬间,一众人消失的干干净净。太子不禁往四周看了看:“怎么回事?”

晋江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一遍,末了不忘说:“奴才听八爷和九爷的意思想去福晋庄子上看看,改天可能会跟您说。”

太子想了想,“孤知道了。对了,吃饭了没?”

“爷今儿没派人来说不回来,福晋一直在等爷一起用饭。”晋江道,“福晋还说爷如果再过两刻钟不回来,就叫孙河去找爷。”

太子:“通知膳房摆饭。”到后院见石舜华又在缝东西,不禁皱眉,“弘晏和弘曜的衣裳多的穿不完,你没事闲着不好么,怎么又动起针线了。”

“闲着无聊。”石舜华把针线放回针线筐,阿笛伸手端走,“汗阿玛快回来了吧?”

太子:“早呢。汗阿玛说可能还得两个月。我刚才进门的时候看到小八,小九的人都拎着一个袋子,你真当自己是善财童子呢。”

“总共不值一两银子。”石舜华拉着他的手,示意太子先坐下,“他们心里有我这个二嫂才要我的东西。”

“对了,小八听晋江说地蛋一亩地能收四五千斤,想去你庄子上看看,孤如果不准他们去,又该搁背地里嘀咕孤不近人情。”太子道,“你庄上有洋人,叫他们知道不合适吧?”

石舜华:“回头叫他们去我二哥庄子上,他庄子上没有工匠。”

“照你这么说一亩地四五千斤地蛋不是晋江夸大其词?”太子若有所思道。

石舜华摇头:“额娘是这么说的,到底能不能见这么多,妾身心里也没底。反正到秋就知道了。”

“八哥,你真想去看看啊?”九皇子见八皇子一手一个地蛋一手一个番薯,“二哥那个小气鬼肯定不会同意。”

八皇子:“二哥不同意就找二嫂。反正咱们要去的是二嫂的庄子,又不是二哥的。小九,这东西一亩地真能见四五千斤,那一个百姓有两亩地,一亩地种小麦留着交税,一亩地种这个,不说多卖,卖二两银子也够他买米面的了。”

“八哥的意思想叫百姓种地蛋和番薯?”九皇子想了想,“咱们如今还在上书房,汗阿玛估计不会听咱们的。”

八皇子:“汗阿玛有跟我说过,我年后就不用再去上书房了。”

“什么时候?我怎么不知道?”九皇子连声询问。

八皇子:“元宵节那天。我想着日子还长,才没跟你说。”

“那你也得告诉我啊。”九皇子道,“回头我也跟汗阿玛说,跟你一起出宫。咱俩的宅子建在一块,以后走动方便。”

“还有我,还有我。”十皇子连忙提醒,“别把我给忘了。”

“你——你怎么现在就吃上了?”八皇子回头一看胤峨正在啃番薯,眉头紧皱,“生的东西小心吃拉肚子。”

胤峨摆手:“没事的。我刚才拿在手里看,不小心掰断一个,闻着清甜,试着咬一口,又甜又脆跟苹果似的,八哥,你尝尝。”

“你哪来的刀?”八皇子手里一凉,再仔细一看,“老十,你居然敢带着匕首!?”

胤峨:“我又不会朝着太子二哥捅一刀。再说了,你们不说,谁知道我身上有匕首啊。”

“那也不能带匕首。”八皇子道,“哪天太子二哥数落你,你脑袋发昏把匕首拿出来,就等着被圈一辈子吧。”

胤峨皱眉:“别说了,回头我就把匕首放回去。”说着,顿了顿,“太子二哥常年带着腰刀也没见汗阿玛说什么。”

“太子二哥那是用来防身的。”八皇子瞪他一眼,“太子二哥是嫡子,是储君,他头脑发昏也不会向汗阿玛挥刀,汗阿玛才准他随身佩刀。”

“我也不会。”胤峨说完又挨一记白眼,连忙用番薯堵住嘴巴。

石舜华得了太子的话,本以为不出三日,八皇子和九皇子必然会来找她,岂料东宫都收到康熙要回京的消息,两人也没找石舜华。

六月初四,太子率大学士阿兰泰,户部尚书马齐等人前去勘察诺海河朔地方,顺便迎接圣驾。

康熙令太子先回来,太子只能领命回宫。

石舜华看到太子就问:“在宫里等汗阿玛?”

“不可能。”太子道,“起码得出城。具体在什么地方,今晚汗阿玛会派人告诉孤。”

石舜华想了想,“既然这样,那爷就好好准备吧。”

“福晋,真要那么做?”太子不太确定。

石舜华正想说当然,看到他眼底乌青,心中暗笑,你不想那么做,干么还把自己搞的像三天没睡过觉一样:“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爷,想想妾身,想想弘晏和弘曜。对了,还有咱们可爱的弘晋。”

“嫡额娘喊我?”门口露出一个小脑袋。

石舜华心中一凛,这孩子打哪儿蹦出来的:“弘晋有事啊?”

“我来给阿玛请安。”

石舜华听到他心里说好几天没见到太子,笑道:“快进来。吃不吃桃子啊?”

“刚吃过。”弘晋望着太子,见他脸色很不好,“阿玛是不是很忙?阿玛,你别太忙。皇玛法回来你就把事情还给皇玛法吧。”

太子眼皮一跳,见儿子一脸的关心,笑道:“知道了。我回来的时候碰见十一从翊坤宫那边出来,他又没去上书房?”

“十一叔这次是真病了。”弘晋道,“儿子听九叔说,要不是十一叔的身体比去年好上许多,这次生病很有可能就撑不过去了。”

“什么病这没厉害?”石舜华连忙问。

弘晋抓着小脑袋:“好像是因为今儿冷明天热的,十一叔晚上没盖被子着凉了。九叔说十一叔病的时候浑身烫人,险些把十一叔烧成傻子。”

石舜华:“那你有没有去看你十一叔?”

“我想去呢,九叔说等十一叔病好了再去。”弘晋说着看太子一眼。

太子见状:“孤还有点事,去前院了。”

弘晋立马走到石舜华身边,看他阿玛一眼,见太子当真往前远去,就说:“十一叔最喜欢吃番薯,儿子想求嫡额娘给庆德舅舅去一封信,请庆德舅舅给十一叔送一点番薯。”

“我还以为多大点事。”石舜华听到弘晋心里说,九皇子曾跟他说,十一病的时候念叨可能这辈子都吃不到番薯了,心中微酸,“我待会儿就写信。”

“谢谢嫡额娘。”弘晋拱手道,“嫡额娘,我现在就去告诉九叔?”

石舜华忙说:“等等,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等找到再告诉他。”

康熙不在宫中,紫禁城的主人就是太子。妻凭夫贵,侍卫一听说小顺子要去石家见太子妃的额娘,非但没搜他的身,还问他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好给小顺子留着门。而出宫太过顺利,以致于还没到晌午,信就被送到石家。

庆德看到石舜华信上说她想吃番薯,晌午就去郊外的庄子上找番薯。

下午三点,番薯被庆德送到宫中。

石文炳病逝,按礼傅达理和庆德兄弟得守三年孝。但太子的年龄耽误不得,石家在石文炳去后一年办了喜事,破孝后两兄弟无需再守孝。

岂料石华善又走了。

石华善是傅达理和庆德的祖父,守九个月孝就够了。但两广总督石琳写信告诉两兄弟,别表现的太急切,守一年孝再回去。

庆德亲自过来送番薯,便是告诉石舜华,他和傅达理下个月才能官复原职。

朝堂上的事太子不主动说,石舜华也不会问。弘晏和弘曜年龄小的缘故,石舜华整日里忙着照看鬼见愁儿子,以致于她都忘了两位兄长还没出孝。

石舜华听庆德说完,就叫对阿笙说:“里间梳妆台的抽屉里有一叠纸,你去拿来。”

“什么东西?”庆德接过阿笙递来的东西就问。

石舜华:“关于刘不语的事。”

“刘不语?就是那个参你的御史?”庆德翻开一看,“这……养女孩儿是什么意思?”

石舜华瞥他一眼:“二哥别装了,就是你想的那个意思。收养一些孤女养大了玩腻了再卖给别人。”

“什么?!”阿笙和阿笛惊呼一声,不约而同地勾头看庆德手里的纸。

石舜华:“有什么好奇怪,刘不语又不是第一个这么会玩的。古时不少名人都干过这种事。当初刘不语参我,我请四弟搜集刘不语的事,因刘不语不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搜集起来有些麻烦,后来四弟才派人送过来。”

“你打算怎么做?”庆德问。

石舜华:“找个人接触刘不语养的女孩儿,说动几个去顺天府告刘不语。把这事闹得天下皆知。不用管后续如何。但要保护好出面告刘不语的女孩儿。”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庆德把纸叠好塞怀里,“族叔前些日子来信说,皇上回宫后,殿下最好立刻把事务交出去。”

石舜华:“殿下以前虽然处理过政务,但有汗阿玛看着。这些日子凡事都指望他做决定,战战兢兢的怕出错,人都清瘦许多,早盼着汗阿玛回来了。”

“殿下能这么想我们也就放心了。”庆德道,“对了,你跟殿下说明儿见到皇上高兴点。”

石舜华笑道:“我知道了,二哥,快回去吧,天要黑了。”

“主子,您以前不是要殿下在皇上面前多哭哭么?”阿笙等庆德走了才说,“二爷怎么反叫殿下高兴点?”

石舜华:“不矛盾,喜极而泣。”

翌日,上午十一点三刻,东宫的门被拍的砰砰响。

晋江拉开,闪进来一人,没等晋江开口来人就问:“太子妃呢?”

石舜华心中一动,来了?便从后院走出来:“谁找我啊?”

“太,太子妃,不,不好了,殿下昏倒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知道月半最近怎么更文??电脑码好转手机发文。

相关推荐:全球职业时代穿越之爱上花无缺庶女高嫁剩女高嫁高嫁我家个个是皇帝古代养娃日常后娘[穿越]上杉的野望以大筒木之名镇压火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