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情锁未央:不承帝王恩 >情锁未央:不承帝王恩

第二十四章 安乐夜语 下

窦太后边说边笑,叹了口气,“唉,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想想他可也是最不安分的一个。自从他登基继承了帝位,我就瞧出他有不小的抱负。可是,我这个老太婆真是不知道,他的这些古灵精怪的想法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朝里面那些臣子,都是他的叔伯辈。刚刚继位,就想着招贤扩军、更化改制,那可把老臣子的脸往哪里搁?”说着,她抓起子夫的手来,“当初啊,先帝就不该尽派些儒生做什么太子太傅,一个个的说什么‘仁义道德’,朝廷要真跟着他们转,迟早还不翻了天了?”

“太皇太后,这儒家之言……当真就一无可取么?”子夫问出了心中的疑问。对于汉初朝堂上“有为”、“无为”之争,她始终不明所以,眼下倒找到了个核心人物,正好求得一解。窦太后一愣,随即笑道,“怎么了,丫头不明白?好,我就给你说说。知道老子么?”子夫点头,“知道,老子有《道德经》传世。‘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子夫挑了两句耳熟能详的。“对,是老子说过,可他还说过别的呢……”子夫不出声了,对于诸子百家自己也就是点皮毛,能念出《道德经》来都冒汗了,还提什么别的。

窦太后笑笑,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也是老子说的。”“什么意思呢?”子夫问。窦太后道,“意思很简单,便是‘无为而治’四个字。”“无为……是顺其自然的意思……”“对,就是这个意思,”窦太后略显欣喜,惊讶于子夫的伶俐,“丫头果然是个聪明的孩子。道家讲究的就是顺应天道,清静无为,所谓‘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顺着民心自然便是道理。如果像儒家所言……这人的欲望啊,怎么能填的满?所以我总说欲壑难填……”

“可是太皇太后……”子夫抿了抿嘴,想说又不敢说。窦太后察觉,“有话说啊,说吧,我听着,不怪罪。”子夫这才道,“太皇太后,您刚才也说皇上是有抱负的人,难道他的抱负和理想也都是欲望么?如果他的理想是希望大汉欣旺,百姓安定,难道也错了?”子夫说完,看着窦太后。窦太后面无表情,默然半晌不吭一声。子夫心中惴惴,“太皇太后,我说错了是不是?”

“……你,你没错。”窦太后终于开口,转过脸对着子夫,“你……是皇上这样跟你说的?”她随即又摇头,“不,不可能,皇上才没有这番心思呢。他就是个倔强脾气,毛毛躁躁的像个猴儿。他呀,总喜欢做些‘逆水行舟’的事情,那是吃力不讨好,为的啥呀。”“太皇太后,”子夫鼓起勇气,“逆水行舟固然不当,那顺水行舟的事情能不能做?”“顺水乃是顺天道,自然是可以的。”“那要在顺水行舟之下,再多一把推力,是不是可以走得更快些?”

窦太后突然愣住了,空洞无神的双眼对着子夫,竟说不上话来。

“太皇太后……”子夫轻轻喊她,“太皇太后……”又是一声。“呃,”窦太后终于回过神来,“子夫,你……当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窦太后紧紧攥着她的手,“你可知道,从来没有人在我面前说过这样的话。”“我……是突然想到的,”子夫心中一紧,不明白刚才那些话在窦太后心中所产生的后果,“我只是胡说……”“你不是胡说,你懂道、也懂儒……”窦太后点头,“难怪皇上会这样喜欢你。”“我……”子夫语塞,

“子夫,如果我眼睛好着,真想看看你是怎生个模样!”窦太后微笑,“本来我还担心,现在我可放心了,有你在皇帝身边,我可放心了。”“太皇太后……”子夫欲言,却被窦太后阻止。

“本来我想着,这次东瓯的兵祸要是我执意不肯出虎符,皇上会不会闹到我跟前来,没想到他居然不吵不闹的,就弄了个调停使出来……我知道他事前找过田蚡进宫,不过田蚡一定没这个能耐。丫头,调停使的主意,是你给他出的,对不对?”子夫差点张大嘴巴,没料到窦太后如此一针见血,“我没有,是皇上他……”“要没有你的提点,他想不出来!那田蚡更想不出来。”窦太后道,“别以为我眼睛不好使,就看不见,其实我心里头可明白得很。那严助的人选,就是皇上自己挑的。跟他一样,锋芒毕露,盛气凌人……”窦太后这么一说,子夫不禁点头,自己其实也是有过这么一层担心的。

突然之间,对这个盲眼的老太太又生出很强的敬畏来,她眼虽盲,可是却比眼亮之人更懂得看——看人心而非只看表面。

“皇上年轻,需要有人在身边出出主意……我不反对皇亲参与国事,想我们窦姓家族,也有不少的人在朝为官。可是,毕竟都是有学识有武艺的,也不至辱没了大汉的官阶。可是那田蚡……说到他我就生气!不过靠着当太后的姐姐,就从坊间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成了武安侯,当初还要占个太尉!太尉是做什么的?他能比当年周亚夫强么?治国行军打仗他懂哪桩?就学会了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没事就往太后那里跑,把堂堂皇宫当成自家后院,实在让人生气!”听到窦太后喋喋数落着田蚡,子夫也不出声。

“我别的都不担心,就是怕彻儿亲了政,却把大汉的基业送到了那家人的手里。我明白,皇帝是个心气极高的人,不会由得他们摆布。可是皇帝毕竟年轻,又是自己的母后和舅舅,彻儿极孝,真碰到事儿了,难保不被他母后给摆布了去。朝廷里的事,那是那么简单的?没了我这个皇祖母替他守着,他可找哪个帮忙去?”

“太皇太后,您考虑的真是周全。”子夫叹道。“周全?也不周全。”窦太后笑,“那顺水推舟的道理我可也想不到,无为啊……说了一辈子无为,竟被你这丫头给驳了。”“无为而无不为么。”子夫轻轻道。又惹来窦太后的笑,“丫头,真是个鬼灵精!看来,我可真能歇歇了……”“太皇太后……”子夫抬起头,暗觉窦太后话中有话。

“看来就该是时候了,是时候了,”窦太后伸手轻拂着子夫的长发,“皇帝啊,该挑大梁了!”

跟窦太后聊过一席话后,子夫对目前朝廷的形式似乎又了解了一番,如果没有猜错,窦太后因为身体的原因,已经有引退的打算了,再按照史书上的时间来算,不多久她就会把虎符交给刘彻。移交了兵权也就是意味着刘彻离亲政不过一步之遥,看起来东瓯之战事的确帮了刘彻不小的忙。可是,要说到真正的亲政,从窦太后所担忧的情况想想,中间的困难和阻碍确实要比想象中的巨大的多。因为现在除了窦姓家族,刘彻的外戚队伍又增加了田姓一族。而这田姓人家的难缠程度可是远远高过窦氏一族的,尤其是田蚡,不但窦太后听到他就生气,子夫一想到他也不禁皱眉,光他在淮南王进京时所作的那些勾当……子夫很是纳闷堂堂武安侯究竟是忠于朝廷和皇帝多一点,还是忠于自己的权力和私欲多一点,可他却是刘彻的舅舅,有皇太后这个大靠山。

想来刘彻的政路的确并不好走啊。

边想边走,倒不觉得路长,抬头看到宣室已在眼前。

“咦?宣室里头怎么亮着灯?”身边的子儿也看出了不对劲,低声来问。“我也不知道,去看看吧。”子夫应声,提起裙子加快了脚步。

“吱呀——”里边的人似乎也听到了外头的动静,还没到门口呢就打开门来,子夫停步看到那两张陌生的面孔,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卫子夫,你就是卫子夫么?”其中一个胖胖的宦官斜睨着看人,脸上泛着一股傲慢之色。子夫很是奇怪,但仍旧弯腰作揖,“我就是卫子夫,公公找奴婢……”

“可不是我找你,是……皇上找你。”那宦官有些不耐,“都让我等了这许多时间……”“我不知道公公您……”“好了好了,也甭说话再浪费时间了,皇上传旨让你去侍驾……”

皇上?刘彻么?刘彻找自己去侍驾?子夫很是讶异,他找自己怎么不到宣室来?怎么不找小唐来?倒要个不认识的宦官来传话?他……他今日不是在福宁宫么?

心中疑窦丛生,可是那旁边宦官却已然按耐不住了,“怎么,不相信我们的话么?还是想抗旨不遵?”子夫笑笑,“自然不是,我这就跟着去。”“奴婢也去吧。”子儿在一旁拉着子夫的衣袖。那宦官见状,不冷不热地笑,“传一个去两个,倒热闹。”也不加阻止,转了身往前头去了。

子夫无奈,只得跟着,子儿紧紧跟着子夫,深怕走丢了。(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幼崽期的邪恶魔王抢我小饼干荒古神域所有人都以为我也重生了北美1776难消帝王恩雷震八荒被迫登基后我爆红星际那就先来个世界冠军吧![田径]在系列文里修bug绅士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