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情锁未央:不承帝王恩 >情锁未央:不承帝王恩

第五十八章 二次和亲 上

“韩大人,你这岂非颇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感觉?”王恢嗤笑,“古有代国集结全国民力抗胡,后又有秦将蒙恬以黄河为界,累石为长城,种树为险塞,使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马。这些都是以武力换来的。而今陛下神威,四海统一,天下归心,国力与代国不可同日而语,与秦国相比更是国富民强。但匈奴的侵略却是无休无止。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汉朝不为匈奴所害怕的缘故。所以,臣以为反击匈奴,给它一个沉痛的教训为好。”

“可是如果派大军反击,我们必须先驰驱数千里的路程,就是不打仗,人马也会很疲惫。而对于匈奴人,如若估计他们能打赢的话,就会调动全部的力量来攻击我们疲惫不堪的远征军。如果他们估计难以取胜,就会逃得无影无踪,大军也是往返徒劳。”韩安国不甘示弱,续道,“臣曾率领大军攻打闽越,千里远征的滋味不是没有尝过,不只粮草、兵马的问题是军队要考虑的,更重要的还有士兵的士气和作战技术,眼下我汉军骑兵本就不足,如果跋涉千里,不但人马劳顿,未及战事就失了战气,这仗的赢面还剩几成?所以依臣之见,还是同匈奴和亲为上策,免得大军远征无功,劳民伤财。”

“韩大人,你有作战闽越的经验,难道卑职就少了?”王恢道,“刚才朝堂之上,陛下亲言同匈奴单于和亲,嫁给他公主不算,还赠送给他大量的钱币、丝帛、锦绣,可是,匈奴人不知珍惜,反而更加傲慢无礼,对汉朝侵略不已,使得北部边郡多年来一直受到骚扰。就是为了北部边郡的老百姓,也应该出兵一击。和亲一事,理应作罢。”

“陛下,”韩安国这次对住了刘彻,“臣自当明白陛下爱民之心,殷殷圣眷。可是,目前我大汉的兵力于匈奴相比,着实未到可互为一博的时候,现在要发动战争,非但不能使边郡人民摆脱匈奴的侵袭,反而会令他们陷入长期不能耕种纺织的境地,如果全部去支援打仗,更会使得边郡城防空虚,让匈奴人有机可趁。所以臣下坚持认为一定不要轻易与匈奴刀枪相见。”

“陛下……”王恢又待再言。

“好了好了,”刘彻终于开口,“两位大人的意见,朕已经都明白了,再明白不过了!毋须再多言。”他抬起头来,“此次匈奴遣使者来要求和亲,朕自有主张,两位……暂且退吧。”“陛下……”王恢似心又不甘,但被刘彻一挥手,嘴里要说的话终还是硬生生吞了下去。韩安国却不慌不忙,直起来行礼,“臣告退。”王恢见韩安国起身,不得不也跟着起来,“臣告退。”“去吧。”刘彻又摆手,将两个人请了出去。

“小唐、小唐!”刘彻喊了起来。“陛下……”小唐急匆匆的进来,看着刘彻。“去,给朕把窦婴宣来,这就去!”刘彻很是认真急切。“奴才遵旨,这就去。”小唐连忙退了出去。

“姐姐,你可在啊。”田蚡一踏进安乐宫,一屁股就做倒在软榻上。太后见怪不怪的,把侍立一边的宫人都遣了出去,“我不在这里,能去哪里?倒是你,不去皇上身边呆着,又跑我这里来做什么?这阵子……给你的还不够多么?皇上已经睁眼闭眼了。”

“姐姐,今天可不是说这些来的,”田蚡招手让太后过来,“我这可是有大事情同姐姐商量呢。”“大事情?这阵子能有什么事情?”太后不以为然。“哎,您过来,听我说嘛!”田蚡又催了一下,太后这才坐下,田蚡立刻倾过身去,耳语了几句。太后脸色突变,退后一步,看着田蚡,“你说……匈奴又来人了?来做什么?和亲?”田蚡很是郑重,点了点头。

太后忿忿,“和亲,又是和亲!我的南宫已经嫁过去十多年了,还跟了两任单于,他们怎么就这样不知足呢!”“姐姐,这话……是不错,可是您可千万别在皇上跟前提啊。”田蚡赔着笑。太后愕然,“怎么说?皇上对和亲是什么说法?”

“皇上那性子……”田蚡摇头,“姐姐还需要我来说?朝堂之上,我看到他接了匈奴的奏折,差点就没有给扔出大殿去!还说大汉送去公主、绸缎、粮草、铁器,可是匈奴还年年掠夺,抢我田粮子民……看皇上的意思,这和亲……就是个错!”

“他这样说……”太后皱了眉,“可是大臣们的意思呢?”“御史大夫主张和亲,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以逸待劳,没什么不好的。可也有主战的……”田蚡撇了撇嘴,“那王恢就嚷嚷着要出去打,两个人几乎在朝上闹得不可开交。开首还好,大家都看着,后来便不成了,帮韩安国说话的一堆,替王恢撑腰的一堆……”

“结果呢……”太后追问。“结果,皇上生气就退了朝,什么也没说。”田蚡见太后愕然的样子,忙道,“可是韩安国和王恢又追了去,想来此刻尚在宣室商议。臣感觉事关重大,便到姐姐这里来透个消息!”“你!”太后噎气,“你就该跟着一起到宣室去,跟我说有什么用!和亲还是宣战,那是我能说了算的么?”

“可是臣去也插不上嘴,”田蚡道,“臣在朝上已经同陛下陈述了其中厉害,看皇上的神色,未必就把臣的话放在心上……”“那怎么了?”太后瞪眼,“你是大汉朝堂堂的丞相,三公之首,你说的话就没份量了?”“臣的话……皇上谁的话都不会听,”田蚡眯了眯眼,“皇上的主意……臣劝不了,谁也劝不了。”

入夜,刘彻依旧还留在宣室。子夫意识到事态的严重,让子儿拿了些膳食,亲自去宣室瞧个究竟。小心的推开半掩的木门,子夫意外只看到刘彻一个人,默然的坐在书案前头,双眉紧蹙,抿唇无言。

书案上,又是南宫公主当年送来的那把匕首,出了牛皮鞘,黑黝黝的很是沉重。

将食物放在了书案上,子夫竭尽平和的看向他,“不管多严重的事情,人总要吃东西才成。”刘彻抬眼来,又放下,摇头,“我不饿。”“我知道你一天都没吃过东西……”子夫掩饰不住的担忧,“阿彻……”搭上他的手,竟发现凉得吓人。

吸了口气,看着书案上的匕首,子夫心里早有七八分的明白,“匈奴……又来索求物资了么?还是……和亲?”刘彻眼眉一跳,阴沉着脸,也不说话。子夫道,“你不想和亲……”刘彻咬紧了牙,憋出字来,“一个燕儿够了!”

“不和亲,就要打仗!”子夫握着他的手。没料到,刘彻突然反了手将子夫紧紧抓住,“打仗!同匈奴打仗就这样可怕?为什么朝廷里那么多人都不愿意打仗?宁愿送女人、送钱财、送粮草!田蚡不愿打仗倒罢了,韩安国竟也不愿意,窦婴也不愿意……”

“是不是没有必胜把握的仗,谁都会害怕?”子夫轻轻地说,“大汉朝和匈奴毕竟对峙了七十多年,但一直处于劣势,大人们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仗未打,就先言败,还谈什么必胜!”刘彻放开了子夫,一拳按在书案上,发出“咚”的一声响,“王恢说的对,小小的代国,区区的蒙恬,都可以保家卫国,为什么我堂堂大汉反而不可以?”

“可是,韩安国、窦婴为什么都说不能打?”刘彻闻言压着火,沉声道,“他们两个说了半天,就是几句话,一是大军出关找不到匈奴主力,二是找到了也打不过他们的骑兵,三是打赢了都得不偿失……”“他们……说的是道理!”子夫开始佩服韩安国、窦婴的缜密心思了,这三条道理的确让人心悦臣服。

“道理?难道就为了这种道理,我们就该任由匈奴放肆了?”刘彻光火了,低头去书案上,翻了几下,抽出一封又一封的羊皮奏章来,“这是什么?年年勒索,岁岁敲诈,我们为什么就该忍气吞声?”

“可是,打仗不是意气,抗击匈奴是整个大汉、整个民族的大事,就算你是皇帝……可只靠你一个人的决心,能成事么?”子夫倾过身去,捧住了刘彻的脸,“你不愿意和亲,我相信所有大汉朝的人都不愿意和亲,可是宣战不是小事……所谓两者皆害取其轻。”

“轻?”刘彻嗤之以鼻,“什么是轻?”“我想,一旦宣战的话,就永远也回不到现在的情况了……”“现在的情况就好了?”刘彻盯着子夫看,*裸的质问。子夫咬着嘴唇,“是不好,但不是最不好。比起高皇帝、文皇帝的时候,却强多了……”“那是大汉朝一代一代朝匈奴低头屈服,整整七十年……”刘彻握紧了拳头。(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幼崽期的邪恶魔王抢我小饼干荒古神域所有人都以为我也重生了北美1776难消帝王恩雷震八荒被迫登基后我爆红星际那就先来个世界冠军吧![田径]在系列文里修bug绅士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