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活在明末夹缝中 >活在明末夹缝中

第三十章:治

春节。

鞭炮、对联、新衣裳。

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但在整个山西,这样的场景少的可怜。

唐溪东能够让大家吃上饭,却不能解决春节的一切必需。

百多万河南而来的灾民,在异乡度过了第一个春节。

百事俱废,只待百兴。

唐溪东在暖和的屋子里忘不了治地百姓的冷暖,在春节第一桌丰盛早餐中忘不了百姓饥饱。

作为一个后世人,如果不想担负责任大可什么都不做,不必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因为没有人会强迫你。

但如果要做,一样什么话也不用说,只管闷头去干。

元宵节刚过。

稍稍休息之后。

唐溪东再次开始开工。

正是颁布《平阳法令》。

户籍政改提在首位。

征召新军。

鼓励农商。

大兴交通水利。

依照人口分田,同时指导大棚种植。

各州府大兴工业,开采原料及初级加工。

同时组建调查队,深入到家户,了解盘查民众所需。

扩大情报部门。

按照平阳的模式,将学校、交通、财政、工商、工业、税收推行各地。

在拥有山西这一省地盘之后。

唐溪东开始通过商队,不断对外发布信息。

欢迎西来色目人以及受过西学教育的士子前来山西,将有重用。

同时鼓励商队前来经商,对于外来商队,保证山西境内路途安全以及税收优惠。

此时的大明是不收商税的。

因为满朝大臣多数是东林党,一党掌控朝野,南方商贾阶级不断塞银子,外加很多人在江南本就有利益根基,自然利益相同。

商税不收,崇祯皇帝哪怕再没钱也动不了官商勾结的南方地主阶级。

但唐溪东收,唐溪东不但收,目前来讲最主要的税收基本上就来自与商税,连自家的商队都要上交商税何况外来的。

如此一来,很多外地商家便有意识的放弃了山西这一片市场。

更有不少晋商直接外出异省,直接连老家的生意也不做了。

商家趋利,这样的事情是必然。

但唐溪东相信,天下商人并非都是一样眼光。

放着山西这么大的市场不做似乎说不过去。

一边鼓励外地商行,予以税收优惠,一边卡紧煤炭流失。

唐溪东相信用不了多久,在气候越来越冷的时代,必然会有人前来行商。

他需要的只是等待。

目前来讲,手下所有的商业物品都是由官方组建的商队对内对外流通。

吸取西学人士包括此时欧陆来的外国人。

是唐溪东势在必行的一项行动。

这些西方传教士,此时多是怀着传播天主教、基督教而来。

唐溪东以愿意帮助他们传教为噱头,吸取这些人前来。

帮助传教是假,从他们身上学习此时西方已经走向体系的科学学识为真。

想要改变大明的现状,改变民众的思想,这一步是绕不过去的。

否则哪怕能换回百年安稳,到头来还是陷入挨打的局面。

短暂的春节过后是忙碌的一切。

每一个都得为自己新的生活而打拼。

唐溪东需要为数百万百姓的生计而劳累。

往往是只有吃饭的时候和晚上休息才有时间去陪伴自己的老婆和孩子。

这便是他心中最矛盾的一点。

其实从最初的时候,也许只是想要让山寨的人过上好日子,不再饥一顿饱一顿,不怕冬天冷,不怕夏天晒。

但一步步推着走来。

确实手中权力不小,执掌数百万人生死存亡。

但是,多少次他在问自己这一切是自己想要的吗?

不,并不是。

但他已经没有办法停下。

脚下的航母必须时刻前进,否则就是万丈漩涡,连自己的妻子、儿子都保不住。

所以,他必须前进。

开年之后。

新征召十五万新军,在平阳集训。

算下来,手中各种兵马已经有四十之多。

占了山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样的比例相对来讲是有些失调的,因为相当于没十个人中,就有一个青壮被征召从军,剩下的九个人,抛过老人、妇女、儿童,算的上青壮的也只有两到四个之间。

四十五万大军,每日花费粮草便不再少数。

虽然确实手下地盘扩大,需要军力相应增加。

但绝不需要四十五万人来分布山西各地。

之所以征召这么多人,其实是为了先集中起来,而后从中挑选精炼果敢之兵。

各地军队,无论新老全部进行集训,而后通过选拔。

留下三十万大军。

其余全部解甲归田,进行工作分配。

此时百废俱兴,需要劳力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除却自耕自种,工商及基层管理也需要大量劳动力。

这样一来,便解决了许多原本闲置的劳动力,给予大家就业和生活能力。

在灾民安置新地,户籍改革完成、并且各有所用之后。

便正式解除了救济政令。

以后的日子就需要大家靠着双手去谋求利益。

时间流逝,崇祯六年开春到来。

各地开荒工程如火似荼。

渐渐有外来商队尝试进入山西境内。

相较于利益,商税其实不算多,如此一来尝到甜头的商队渐渐络绎不绝。

山西的经济得到一定复苏。

在唐溪东鼓励农商的政策之下,根据平阳的模式,大规模的商场以及作坊开始在各地,通过政策支持以及有钱乡绅的入股下,如雨后春竹,渐进冒芽。

新军定下的选拔时间,渐渐临近。

全军开始抓紧最后的时间苦练。

在各地矿产资源开发出来之后,唐溪东将落梁山的工厂规模扩大,并且将平阳城的兵器作坊同样扩大。

崇祯六年开春,北方河流解冻。

洪水渐渐退去。

直到洪水退去,大明才征调军队及物资前往救灾赈济。

崇祯皇帝连派朝中御史,入陕西、河南、山东三地亲自赈济,并分派宫中太监,坐镇监督。

至此,在阉党覆灭之后,太监再次横行。

东林党数次上奏,皆被崇祯皇帝驳回。

因太监监权一事,皇帝开始了与东林大臣之间的朝争。

与此同时。

洪水退去,陕西、河南各地百姓死伤得以统计。

两地死伤百万百姓,其中属河南最多,数百万百姓回到故乡却无家可归、无田可耕,民间义愤连连,民众哀怨,民怒冲天。

救济粮钱被崇祯皇帝四处调集,等到了河南,一路层层剥削加上各灾区官员克扣,到百姓手中几乎只够一碗米粥。

大灾数月,饿死冻死十多万,

如何能不为百姓所仇视。

恰在河南百姓民怨载道之时。

沉寂许久的陕西反军终于开始了再次造反之旅。

三月,身在平阳的唐溪东接到情报。

辽州、潞安两地反军出山西攻入直隶地界。

战争的洪潮再次卷积大明江山而来。

相关推荐:虚拟现实之门美食教父梦断凶机亡灵矿主基金会大游戏旅法师的学霸系统离天大圣残仙界源仙箓漫威世界里的英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