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拯救大明王朝 >拯救大明王朝

第二百一十三章 法与道统

朱慈烺严厉反腐,加强集权的同时,钱谦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也开始走动了起来,开始为自己在另外一个战场争取地位。

朱慈烺要在各省建立书院的消息早已经传开。在钱谦益,王夫之的努力,以及金陵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的盛名之下,各省只要是稍有名气的文人,都想来参活一下。

当然,最主要的是,传言说若是成了书院的讲师,那可是直接授官领俸禄的,品级是不高,俸禄大部分也只有每月一两五钱,但是聊胜于无啊!

甚至于说,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赶紧进入新朝的体系之中,成为自己人,许多事情,可以慢一点,但这个要是慢了,位置可就都没了。

考虑到这一点之后,不少寄身于商贾富豪之家的赘婿和远房亲戚们,也在背后老丈人,好亲戚的资助下,开始了活动。甚至有的富商广撒网,资助了三四十个书生的。

钱谦益在南京见识到了金陵书院的巨大影响力,一想到将来各省新建的书院,影响力可能会更甚,便是一把年纪了,还四处奔波游说,想要过一把院长的瘾,在史书上留下大大的名。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朱慈烺计划在每个省都建立一个官方的所谓“书院”,其实也就是后世“大学”的模型了,历经两年改进的南京金陵书院便是模板。

当然,朱慈烺登基之后,就已经通过欧洲传教士和派出旅欧使团,将西方的学科体系,以及文明成果搬运过来,取其精华,加速华夏文明的进步。

而“书院”也不仅仅是考取功名和钻研技术的地方。在朱慈烺的设想里,这里还应该是东方文明“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策源地,为此必须拥有一定的特权。

“新设的那些书院里,真的可以结社?”

“胡说什么,那不是结社,那叫读书会,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结社呢?”

南京秦淮河畔的一家酒楼上,张煌言和黄宗羲一面看着正不断恢复生机的南京城,一面谈论关于书院的传闻。

黄宗羲在原本历史上是鲁王一系的人,官至左副都御史,还奉命出海去日本乞兵伐清,但并没有成功,然后便心灰意冷,返家隐居,不再任职鲁王行朝。如今同样效忠大明,想要谋求一份官职。

毕竟,那个强盛的大明又回来了,鞑子最终也被赶回了关外。

当然,他其实也很清楚,这个大明早就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了,几年过去,百姓心中,对曾经的大明似乎也没有什么留恋了。

大家看好的,是现在新帝治理下的新明。

塔读@

不过,因为他和东林党人素有仇怨,因此和钱谦益也谈不到一块去,但被朱慈烺点名召来南京,张煌言又主动来示好,他也便和这个昔日的同僚,热络了起来。

至于为什么被朱慈烺点名请来,黄宗羲其实也不清楚。但这几日听到了新朝的各种改革传闻之后,他似乎又有了些明白了——自己的许多想法,似乎和这个从未谋面的皇帝陛下不谋而合。

“那读书会有人数的限制吗?书院里出去的官员,岂不是和书院藕断丝连,难道陛下就不怕他们结党?”黄宗羲试探道。

“如今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便是结党,陛下也不会在意的,金口玉言,做不得假!”张煌言笑了笑,喝了一口酒后,又继续说道:“而且,只限于书院之中,若是出了书院,还敢结党,恐怕就没有那么好的事情了。到时候管你是读书会还是听戏会,都逃不掉督察司那些家伙的耳朵。”

“这倒是有趣,结社也能如此灵活,恐怕是陛下是担心局面到时候不受他的控制吧!”黄宗羲也笑道。

“不不不,这只是我的猜测,具体的,我也不知道,但是看各省的情况,应该也是大差不差了。”张煌言解释道,然后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又说道:

“王夫之也在南京,改日我摆个宴,你们也好好认识认识,而农可是很得陛下重视的,他资历够老,或许陛下提前和他说了。”

黄宗羲听罢,当即点了点头,然后又敬了张煌言一杯酒,两人的谈话随即又被他引到了其他方面。

一番畅谈之后,黄宗羲心中不免有了触动。在书院里面“议政论政”,甚至是影响朝堂上的决策,正是他所期望的朝堂改革方向。

且说,黄宗羲在哲学,政治上,许多方面的想法都要比王夫之激进许多。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而这个思想原本历史上即将突破时代的文人,在不久的将来,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许多方面提出的观点,都是朱慈烺所需要的。这也是朱慈烺点名把他召来的原因。

比如:“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的民主思想;

“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百姓的基本权利的法治思想;

以及关于宰相和围绕着宰相的各部门的重新设立,“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官员制度思想

甚至是“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所设想的“学校”,相似于近代社会的舆论中心和议会机构,只是在具体的理论上,还不成熟。

在原本历史上,这些思想并没有存在的土壤,这些堪称伟大的文人,思想家关于晚明近几十年,甚至是华夏上千年历史的反思,并没能在社会制度变革方面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而如今,朱慈烺想要通过设立书院的方式,通过影响这些国家精英的方式,把这些思想火种保留下来,甚至随着文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改革,它们终将能真正影响,甚至是改变新朝的政治文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内忧外患俱在,集权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朱慈烺如今做的一切,是尝试初步的法治,或者说是局部的法-治,没有真正意义的法-治,民-主便会毫无意义。

随之而来的,便是六部的改革,中央官制的改革,把“法”从皇权中独立出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无法保证“法”的逐步独立,那对皇权的限制,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毕竟,任何政治承诺都是不可信的,但是如果违背了道统,那问题就大了。朱慈烺要重塑大明的“道统”。

相关推荐:穿书后,成了四个反派崽崽的后娘农女挣钱忙:将军快到碗里来我的老婆大人:今夜有约全民航海,叫我移动天灾!星辰本是一对异瞳天下这位公子深藏不露网游之我想当大侠大乾镇魔人不想当大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