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当代青年农民 >当代青年农民

第5章 雄州一家人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勤到深处遇乡音”。

这位同样来自河北雄州的中年姓侯,王宇按照乡亲辈儿,直接称呼其为侯叔。

虽然雄州距离北京不算远,但是能在几千万人口的大北京遇上,还这样投缘,也是难得。

所以两人直接找了家饭店,准备边吃边聊。

这位侯叔算是最早来北京跑业务的一辈人,也是雄州塑料包装真正发展起来的鉴证者。

因为两人都开着车,所以并没有喝酒,但即使没喝酒,也不妨碍两人的热聊。

侯叔说他当年来北京的时候,比王宇年纪小,而且也没什么文化,也就一个小学文化。

来北京坐一趟大巴那都是奢侈的,最早的时候那是骑着老式的“大奔”的自行车,还要拉着塑料袋的货。

那种情况是王宇们这一代人不会去想象的,那时候没钱下馆子,都是自带玉米饼,窝窝头和咸菜,有白面馒头或大饼,那都是一种奢侈。

因为来一趟北京不容易,所以来一趟北京至少要戴个三五天,甚至是小一个月。

不是说侯叔舍不得回去,而是带来的塑料袋卖不掉,也不能回去。

有几次侯叔实在开不了张,饿了一整天,也是碰到了几个来自雄州的老大哥带他吃的饭。

那几个老大哥是老一辈人眼中的手艺人,那都是老家当地有名的木匠,泥瓦匠,来北京做装修活计的。

因为都是吃苦受累的,所以也都知道相互抱团帮扶,人也随和,比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和度高得多。

这侯叔很健谈,而且越说越起劲儿,最后仿佛成了这“侯叔的忆当年”专场,王宇则成了一个听众。

不过王宇对此并不厌烦,反而听得十分认真,因为对于现在“创业饥·渴”的他来说,这比心灵鸡汤那要来的实用。

两人这一顿饭吃到了饭店基本快打烊了,最后侯叔让王宇明天道丰台区来找他,然后带着王宇去跑跑他的商超,菜市场等老关系户。

这些老关系户有卖瓜果蔬菜,也用塑料袋,算是侯叔这边现成的客户关系资源。

按照侯叔的意思,他只是搭个桥牵个线,省的王宇被冷落,至于成与不成,还要看王宇的真本事以及老家地瓜的优势。

结账的时候王宇非要抢着付款,但是被侯叔拒绝还“训斥”了一顿。

侯叔说,雄州人有自己不成文的规矩传统,那就是在外讨生活的人只要见了,不是特殊情况一定要一起吃顿饭,而且买单这事儿要由混的好的老付账。

这一是让正在经历历练的人感到温暖,另一个也圆混的比较好的老乡一个帮扶的心愿。

侯叔说王宇这是不懂规矩,所以下次一定要注意。

而且还说王宇这也算是圆了他自己的心愿,并且希望王宇将这份雄州人的传统延续下去,让这种精神传统能够激励更多勇于拼搏,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雄州人。

接近午夜的北京依旧繁华热闹,但是那恼人的堵车已经像王宇之前的心情一样不见了。

回到自己租住的地方,躺在床上,王宇想着这一天发生的事情,除了遇到侯叔外,其他都是沮丧的。

不论是早上的电话推销,还是后来开着车到处的陌拜,都与自己预想的可谓是差距很大。

幸亏遇到了侯叔,才不至于让王宇感到彻底的失败,侯叔讲的那些经历和雄州人的传统,也给了他更多的鼓励和希望。

因为白天的奔波,可能真的有些累了,时间不长王宇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也是精神头实足,带着那剩下的九箱红薯,按照和侯叔约定的地点,就导航了过去。

怕遇到早高峰,王宇起的比较早,但快到丰台区的时候,还是堵了一会儿。不过因为心情好的缘故,这样的堵车似乎也显得并没有昨天那样糟糕。

当其赶到的时候,侯叔也早已经在等他了。

随后侯叔就带着王宇开始走访其那些老关系户。

可是这一家挨着一家的走下来,王宇发现这侯叔的关系户,比自己的预想中要多的多。

几乎每一家大型的商超,蔬菜市场,侯叔都是轻车熟路。

而且侯叔口中的这些关系户,似乎与侯叔根本不是单纯业务上的关系,那种见面的熟络感,仿佛就是老朋友好哥们。

不仅是关系户,就连一些卖菜的商户和商超的工作人员,和侯叔也都相当的熟络。

更为让王宇没想到的是,侯叔在向那些人介绍王宇的时候,竟然将王宇说成是其侄子。

更让王宇有些不解的是,侯叔并没有介绍自己,也没有介绍地瓜,并且还告诉王宇今天也不能介绍地瓜。

那话里话外似乎并不是简单的搭桥牵线,反而是一副带着自己后辈入行,开阔眼界的模样。

看出了王宇的不解,侯叔在没人的时候也和王宇解释了一下。

侯叔说这些人都精明的很,都看得出两人并不是叔侄关系。

之所以没有人点破,因为这是行业的不成文规则。

如果每个人都带着人向他们推销的话,那肯定会令人反感。

但是这些关系不利用那也是极大的浪费,所以先辈们就想了这样一个办法,那就是去了不介绍,就说被介绍的人是自己的亲戚。

这个亲戚看似有些别扭,可这其实是一种暗示,或是叫做暗语。

一个不是亲戚的亲戚,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来专门走门路的。

而且这种亲戚的称呼,那也是在告诉对方两人之间关系不一般,出于相互熟络的关系,被走访之人在以后真的与这位“亲戚”有可能有业务关系的时候,那肯定也是会相应“照顾”一下的。

这就将一种相对讨人厌的推荐,甚至是推销,变成了一种含蓄的表达。

不会引起反感,也更让人能接受。

因为被介绍人一般都是后辈居多,多疑按照老辈分,那都是要称呼被走访人为长辈,一句大哥,叔叔,阿姨的。

试问谁会好意思拒绝这种笑脸人呢?

侯叔还说,这种方式流传已久,按照老话说这叫“领亲路”。

听完侯叔的讲解,王宇恍然大悟的同时,更是满心的感激和学习,不禁也在心里感叹老一辈人的智慧。

到了后来,王宇还发现侯叔带其走访的这些“老关系户”,有的甚至现在并没有与其有业务往来。

这不禁让王宇更加感激,这说明这是侯叔专门为了自己,才来与这些已经没有业务往来的老关系户走访的。

从早上转到天快黑了,王宇细算了一下,一共有六十多家。

本想与侯叔一起吃顿饭,不过侯叔却拒绝了,说其连夜还要回雄州,还有事情急着处理。

王宇本想挽留,可是想到侯叔这样忙,竟然特意的腾出一天时间来帮自己,不禁更是有些动容。

最后侯叔说其能接触到,能够搭上关系的能用到并大量采购地瓜的关系户都已经转到了,接下来就看王宇自己怎么后续联系了。

虽然不能在北京好好请请这侯叔,但是王宇与其约好了,等回到雄州后一定要请请侯叔。

侯叔对此笑了笑,对王宇道,“你最好带着解决地瓜滞销问题的好消息来找我,不然的话,我可不吃请的哦,呵呵。”

看着侯叔的再次变相鼓励,王宇认真的点了点头,保证道,“侯叔,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并成功的。绝对不会丢咱们雄州人,以及侯叔您的脸的。”

送走了侯叔后,王宇激动未消,宋旭鹏就又打来了电话,追问地瓜销路找的怎么样了。

听着对面宋旭鹏的焦急,王宇顿时再次感觉时间紧迫起来,然后告诉宋旭鹏明天就能有结果,让宋旭鹏放心,一定会找到销路的。

相关推荐:美满人生情深不惑:首席掠爱成瘾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异世不惑仙极品医武豪婿盛世娇宠:不良王妃撩又甜甜妻要乖:不良总裁请走开不良萌妻:敲诈个总裁带回家不良萌妻三十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