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元佐别闹 >元佐别闹

第168章:汴梁(11)

宋皇后一行一进福宁殿的大门,便听见太祖爷打雷一样的鼾声;惶惶进入寝宫坐在床榻上一只手紧紧攥住太祖爷的手。

也真奇了怪了,宋皇后将太祖爷的手攥在自己手中没出一袋烟的功夫;太祖爷的鼾声即停,手脚也冰凉起来起来。

宋皇后放声大哭,哭了几声慌对王继恩道:“王公公快去传唤得芳进宫!皇上已经驾崩!”

宋皇后无愧于大家闺秀,关键时刻并未慌张而是想让太祖爷的子祠赵德芳即位;可他哪里想到王继恩早就投靠了晋王赵光义,这一切都是在给她演戏。

王继恩当然不会按照宋皇后的懿旨去叫赵德芳,而是直接去了晋王府复命去了。

晋王赵光义在宫用、山旺、武陟、夏天四人的陪伴下回到晋王府坐定没有多长时间,便见王继恩进府禀报;说皇上驾崩。

王继恩这句演戏的话语自然是讲给宫用、山旺、武陟、夏天四人听的。

宫用四人听完王继恩禀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赵光义立即显露出惊诧不已的神色一把抓住王继恩的手道:“继子你说什么?皇上他驾崩哪?一个时辰前不是还和本王在福宁殿喝酒嘛!”

王继恩伏跪地上叩头道:“晋王殿下,一个时辰前圣上是跟晋王殿下在福宁殿喝酒;可是他喝高之后鼾声如雷,小子把宋皇后喊来;宋皇后坐在圣上跟前后他就西去了!”

晋王赵光义哭喊一声“皇兄”,看向一旁的程德玄道:“程御医快随孤王进宫查验圣上死因,不能让人钻了空子!”

赵光义的表演天衣无缝,站在一旁聆听的宫用、山旺、武陟、夏天四人听得一愣一愣。

赵光义把目光扫视一周,对府内管家道:“快准备几顶轿子,孤王和程御医,王公公立即要进宫!”

宋皇后见晋王突然驾到,不禁惊讶万分;对王继恩失望、愤恨之极想要发飙。

可又想到事已至此不可挽救,尴尬地对赵光义说:“官家来了。”

这一声“官家”说明她已认清形势默认赵光义为新君。

宋皇后又对赵光义道:“奴家和皇儿今后的命运都托给官家了!”

赵光义当然要拿这场戏继续演下去,流着眼泪对宋皇后说:“我们以后共保富贵荣华,皇嫂不用担忧!”

赵光义说完这话,便让程德玄和随行的几个御医对现场进行勘察。

程德玄明白晋王的用意,立即对太祖爷的遗体进行检测;做出的结论是:太祖爷醉酒导致心脏骤停无投毒之死痕迹。

宋皇后是听着太祖爷的鼾声见他撒手西去的,也就不做怀疑。

赵光义夺嫡、毒杀、篡位的计划一气呵成,但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却认为王继恩这是领悟了太祖赵匡胤的意思;把晋王召唤进宫来即位……

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继恩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而以亲事一人径趋开封府召晋王。”

司马老夫子这是为王继恩辩护,不知老古董是不知道晋王篡位搞的那套天怒人怨的把戏;还是明明知道却要颠倒黑白。

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读本,如果他真要抱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心态替赵光义和王继恩、程德玄一伙辩护,那还真应验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那句话;他记载于《资治通鉴》中那些事实有几件是真实的有值得怀疑了。

封建王朝有话语权和书写权的儒生们将自己的观点作为历史留给后人来欺世盗名那就是品行上的问题了!

姑且不谈《资治通鉴》,只听《涑水记闻》是如何描述王继恩的。

司马光把王继恩不执行宋太后懿旨,召唤赵光义进宫解释为对朝政有三大利好:

其一,赵匡胤早就有意让赵光义继承皇位。王继恩是赵匡胤的贴身太监,是赵匡胤一手培养、提拔起来的;王继恩乖巧机灵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上意,知道赵匡胤想让赵光义继位。

赵匡胤生前不立太子,就给晋王赵光义留下希望;赵匡胤封赵光义为晋王,而没有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就是让赵光义的地位高于诸位皇子,显然想让赵光义继位。

赵匡胤让赵光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积累资本;更让他出任开封府尹繁荣东京的商贸市场,明显有栽培历练之意;赵光义的才能、人脉、履历都是诸位皇子不可比拟的。

其二,为了避免朝廷争斗不休。如果让德芳继位,德芳不满十八岁,才疏学浅,寸功未立,德不配位,赵光义肯定不服,必然引起叔侄之间旷日持久的争斗,甚至有可能引发长期战乱、叛乱等不可收拾的后果。

其三,为了避免后宫干预朝政。赵匡胤驾崩时,宋皇后还不满24岁,德芳不满十八岁。宋皇后深受赵匡胤的宠爱和信任,但是宋皇后没有生育子女,她把德芳视同自己的儿子抚养;希望德芳继位自己以便垂帘听政。

王继恩洞悉宋皇后的意图,为了避免后宫干政带来的恶果;果断掐灭后宫干政的火苗,所以说王继恩改写了宋代历史;是个大大的英雄。

司马光《涑水记闻》是耶非耶,只能让事实去做验证。

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冬十月二十日崩逝,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称宋皇后为开宝皇后,让她迁居西宫。

赵光义在福宁殿也就是万岁殿登基史称太宗,改年号为太平兴国。

群臣在万岁殿朝拜新帝,先帝尸身停放在正堂上,太宗一边接受朝贺,一边嚎啕大哭,悲痛万分。

宋太宗即位第三天大赦天下,命边境士兵停止侵扰外境;群臣要提建议可以上表,也可以面谈。

宋太宗宣布遵循先皇制定的各项制度,封赏文武百官。

宋太宗封皇弟永兴节度使兼侍中赵廷美为齐王,担任开封府尹兼中书令;造成一个他百年后由赵廷美继承皇位“兄终弟及”的态势。

同时宋太宗封太祖的儿子赵得昭为武功君王,赵德芳为兴元尹。

命令太祖的儿子和齐王赵廷美的儿子都称为皇子,女儿都称为皇女。

太平兴国元年,即宋太宗登基两个月,赵光义诏令增加科举考试的名额。

宋太祖时每次科举录取人数不超过百名,宋太宗将亲试进士增为109人,诸科207人,全部赐予进士及第;又将州县推荐到京城参加考试15次以上而不中者184人全部赐给进士出身,总共录取500人。

500人都从优授官,士人皆大欢喜,盛赞宋太宗就是唐朝的李世民;宋太宗的皇威和身价比太祖爷提高了一倍,掩饰了他夺嫡篡位的劣迹。

赵光义即位后,还委派心腹到各地查访官吏的行为直接秘密上报给他,对那些不守法的官吏当即处死;不问口供。

这一举措更是凑效,很快稳定了全国的形势。

赵光义登基后任命卢多逊为宰相,太祖朝的薛居正、沈伦留用与其同班。

如果从位次和资历上排列,卢多逊只能在第三位;但卢多逊浑身充满嚣张的基因,总想压住薛居正和沈伦。

因此便在宋太宗跟前谗赵普,说赵普当年劝说宋太祖立子为嗣而不能立弟为嗣;宋太宗本来对赵普就看法多多,卢多逊这么一谗言;便让赵普做了一个随朝班见驾的散闲官员。

然而赵普不是一般人而是三般谋士,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他是第一功臣;北宋建立后的规章制度几乎全都出自他的手。

还有一点尤为拿手,那就是赵普知道赵光义登基名不正言不顺而是篡夺;可他不讲出去;而是关键时刻才打算使出这个杀手锏。

赵光义心胸狭小,气量不足赵普早就知道;因此才给他送去一个精美的手炉投石探路。

卢多逊被赵光义重用后谗言赵普,赵普早有思想准备;于是他抛出“金匮书盟”亮出底牌,警告赵光义做事不能太绝。

金匮书盟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但经赵普如此一操作;赵光义的即位便就合法化。

赵光义只好向赵普低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谋士真是不可小觑。

卢多逊跟赵普斗,只能是拿鸡蛋碰石头,把脑袋撞在南墙上头破血流。

卢多逊是后周的进士,北宋建立时只是祠部员外郎,宋太祖赵匡胤征讨北汉回来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南唐平灭后任吏部侍郎。

然而,后赵光义即位后卢多逊实际意义上是第一宰相。

按理说卢多逊和赵普根本不是一个层级,卢多逊在赵普眼里就是一个后生小子;而且他和赵普之间没有私人恩怨,也没有政见不和。

赵普做首席宰相十年了,卢多逊还只是个翰林学士;可以说当年的卢多逊根本不配和赵普对决,可他就是找了赵普恶搞,还真把赵普搞得灰头土脸;只可惜他没能笑到最后,终到丢掉了身家性命。

为什么一手好牌被卢多逊打得稀烂?那就是他急于求成地想压住薛居正和沈伦,不惜走险棋跟赵普对决。

卢多逊只是一个普通的通过考试做官的平民百姓的小孩子,他如果想要在政治上迅速出人头地必须具备功劳,资历和关系。

可惜,卢多逊一样都不具备;怎么办?史书称他“有谋略,发多奇中”。

奇中——就是他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机会,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宋太祖赵匡胤喜欢读书,每次从书史馆取什么书;卢多逊都要买通书籍管理员问个明白,然而自己也通宵达旦地跟太祖爷读一样的书;以备太祖爷提问。

如此愚蠢的办法还真派上用场,太祖爷读书期间遇到不明事情偶然便问卢多逊;卢多逊竟然对答如流。

太祖爷爷便认为卢多逊很有学问;卢多逊因此在太祖爷面前挣足了印象分。

卢多逊奇中的另一面就是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找到赵普打擂台。

北宋之前的五代时期以及北宋初期,朝廷的权力在枢密院;宰相不过是个摆设。

后来赵匡胤不许武人当政,赵普又做了宰相;由于赵普的影响力,实权硬生生地移到了宰相一边……

滕国大长公主静怡将她知道的三叔赵光义夺嫡的前后经过讲述一番,赵元佐已经气得双目发痴。

赵元佐对父皇赵光义的人品早有了解,那还是他八岁那年;父皇赵光义强占了小周后又用毒药毒死南唐后主李煜,不过就是因为李煜作了一首词:

史料记载赵光义是个志大才疏,又寡廉鲜耻之人。他是“烛影斧声”谜团的主角,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烛影斧声是有预谋的弑兄篡位。

小周后是谁?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但是一说到她老公,大家可能都知道,那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有一位结发妻子叫周蔷,可惜红颜薄命,年纪轻轻29岁就因病去世。第二年李煜迎娶的周蔷的胞妹周薇,这姐妹二人史称“大小周后”。

小周后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绝色美女,自迎娶了小周后起,李煜就再也不理朝政了,日日畅游于金陵的美景之中,吟诗作对,和小周后过着才子佳人的美好生活。但是这时的南唐已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不就北宋就灭亡了南唐。李煜按照北宋的要求,带领臣子、眷属到开封觐见赵匡胤。李煜被赵匡胤册封为“违命侯”,小周后也被册封了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名字“郑国夫人”。孔子说“郑声淫”,可见小周后并不受赵匡胤待见,不过赵光义可是对小周后垂涎已久。

宋人王銍《默记》中说:“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赵光义召见众命妇进宫朝觐,并假皇后口谕强留小周后在宫中。从元宵佳节入宫觐见,正月将尽才被放出,在这十五天中,赵光义一直纠缠着小周后,行则并肩,寝则叠股,常人不堪忍睹。赵光义不仅常常当中**小周后,更为变态的是还要找来宫廷画师,将“临幸”小周后的场景临摹下来,后来被题为《熙陵幸小周后图》。

《万历野获篇·果报·胜国之女致祸》记载道:“太宗头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器具甚伟;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作蹙额不能胜之状。盖后为周宗幼女,即野史所云:每从诸夫人入禁中,辄留数日不出,其出时必詈辱后主,后主宛转避之。”明代姚士麟的《见只编》也有关于这幅画的描述:“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

小周后身材娇小,而赵光义脸黑体胖,这种流氓行径对小周后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摧残。所以小周后每次出宫回家后都对后主破口大骂,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只能长叹一声,仰天流泪。往日的风光和现在的凄凉汇聚到一起,化作一曲《虞美人》倒出自己无限的心酸和一声的愁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曲《虞美人》终引得赵光义勃然大怒,杀机顿起,用一壶“牵机鸩”毒杀李煜。李煜死后,小周后不理云鬓,不思茶饭,终日以泪洗面。赵光义仍时时强召小周后入宫觐见。小周后悲愤难禁,死死守在李煜灵前,拒绝入宫。守丧结束后,小周后经不起绝望与恐惧的折磨,最后选择了自杀。

父皇赵光义玩弄小周后杀死李煜,又玩弄花蕊夫人杀害自己的兄长赵匡胤;这样的事情赵元佐是绝对相信的。

薛枭一听静怡公主将宋太祖惨死在宋太宗手中的经过讲述一番,蹙蹙眉头道:“元哥哥,静怡姐姐讲的太祖皇上惨死一事不过是她从街头巷议中搜集来的,静怡姐姐你说是不是?”

薛枭一说着看向静怡公主问了一声,借着道:“要不是从街头巷议中搜集来的,哪里会有元哥哥被立为太子后又被废黜;打算让赵元佑接手但却迟迟不立赵元佑为太子,赵元佑等不及了;和小妾饮酒被毒死,才给三儿子赵元休创造了**的机会;这样的预测性不是神仙之言就是有先见之人的预测!”

静怡公主嘴里吃吃呐呐,薛枭一没有说错,她的这些话语都是下人或者旁人传述给她的,其中不乏未卜先知之人。

赵元佐是穿越之人,自然知道自己的结局;见薛枭一提出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笑了两声道:“我们姑且不谈有没有未卜先知之人,只说静怡姐姐上聚贤楼相会赵普的儿子赵不二的事,洪姐姐和一一小妹还有花骨朵你们三人说如何来办?”

洪七娘站起身子道:“静怡小妹不是和折钟毓钟情吗,那就趁机摆脱赵不二;赵不二要是前来纠缠,我们打他狗日的!”

洪七娘话一说完,便听灌汤包子店门口闹声嗡嗡,赵元佐走出去一看;见数百个兵丁站在门口,里面竟然有前面出现的赵痈……”

相关推荐:废柴小仙:尊上,别闹恶魔丫头,别闹!给大佬递系统妖孽老公,别闹!别闹,妖受不了美漫之开局融合祖国人啼笑王妃,请别闹我真的只想靠才华我真的只想送外卖精灵之我只是个解说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