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华夏鼎世 >华夏鼎世

第二十五章 孟母三迁

为儿一善者,择相之徙何其良心也,而孟轲之母,则此一位女强之人!——华夏鼎世

在甘龙算是主动放任的情况下,公孙鞅在秦国的游历是没有阻碍的。甚至到了每个地方,各地官员都把秦国的政治弊端给提出了意见。公孙鞅是第一次在一个国家的政治上如此的顺畅,这让公孙鞅对秦国充满了今后的希望!

但好景不长,越往南越难,因为南边是蜀国和巴国的地盘了。

“走,回都城。”公孙鞅知道秦国要想强大,西边已经没有太能开发的地方了。其眼睛之下的蜀国和巴国,则入了公孙鞅的眼里。

在此番游历之前,公孙鞅是不明白具体的改革是怎么操作的。但此番游历之后,公孙鞅知道了具体的改革路线了。

回到都城的公孙鞅,还是没有立马就见到嬴渠梁,所以公孙鞅先把村姑安排妥当后,便直接去了景监的住处。

“景监,你给我出来。”公孙鞅回来的消息景监老早就知道了,同时也得到了嬴渠梁的命令——不许见公孙鞅。

景监知道甘龙去找过公孙鞅,回来之后就径直去见嬴渠梁了。再加上当前嬴渠梁给自己的命令,景监心想是不是甘龙这只老狐狸给搞的事情。

“你吆喝什么,我就不出来。”景监是真的有点怕公孙鞅了,毕竟这么长时间在疯子公孙鞅的身边,景监不变成疯子已经算是奇迹:“你先回去吧,我这些时日要好好的休息休息。”

景监说完后便从自家院子的后门跑了,一路到了甘龙的住处:“甘大夫,你给我出来。”

“你吆喝什么,我就不出来。”甘龙知道景监的来意,但不知道自己和景监的回答是一样的。

景监一听甘龙的回复,感觉有些似曾相识:“甘大夫,我是真有事,你赶紧让我进去。”

“门就没锁,笨死了。”甘龙嫌弃的站在门内,看着景监悄悄的推开了大门,然后露出了一个头:“甘大夫,你这不是逗我嘛!”

“老夫刚想出门走走,你就碰碰的砸门,我没赶你走就不错了。”甘龙自打和公孙鞅露营那一晚后,回到都城没事就愿意起早去郊区溜溜弯。呼吸了那么多时日的新鲜空气,连景监都能看的出来甘龙年轻了许多:“甘大夫,你年轻了。”

女人喜欢别人说自己年轻,男人也是一样。而且男人至死是少年,更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年轻:“瞧你这话说的,我这把老骨头当然还能活上个几十年。”

景监被甘龙请了进去,然后甘龙把和公孙鞅见面后的所有事情告诉了景监,搞得景监很是奇怪:“那就奇怪了,为何君主会这么对公孙鞅?”

“哎...你还是太年轻了,不懂统治者的心。”甘龙是知道嬴渠梁这么做的原因,同时也更加紧张自己这些世袭贵族在今后的秦国,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群体。因为嬴渠梁这么做摆明了就是要打压一下今后必须重用的公孙鞅,这才有了当下的误会。景监不傻,在嬴渠梁的身边不比甘龙短:“甘大夫,您的意思是君主是在打压公孙鞅,以备今后可以驾驭?”

“对,我和公孙鞅之间的交流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改革之人的性格,大都是无所畏惧的。尤其是公孙鞅,他不在乎任何人的性命,包括自己的性命。这在某些方面来说是好事,但在某些时候又不是好事。君主必须控制公孙鞅这样的人,你让公孙先生再等等吧。”

景监从甘龙的住处出来后,望着天空即将下雨的样子,认为自己生活的世代就是像极了现在这样,看似风雨交加,但之后的天空,是一定见彩虹的......

秦国这边的天马上就要变了,其他诸侯国心里也清楚。所以诸侯国们也纷纷的跟秦国一样,都想把自己国家的天变一下。而当三家分晋后,实际上能看的诸侯国也就是东齐南楚西秦和三晋兄弟了,连燕国也是最近些年才从华夏的东北边往中原而来。

除此之外,像鲁国这种公国,则真心没什么像样的人才。

“孟轲,好好的准备一下,咱们要搬家了。”叫孟轲搬家的人是孟轲的母亲,而孟轲本人则是一名儒家人,在鲁国境内还有些名望:“是的母亲,我这就去收拾一下。”

儒家人在孔子之后才算是有了声望,这让后世的许多儒家人都错误的认为儒家就是读书人。所以这些年过去,儒家人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但质量越来越差。孟轲作为能够深入理解孔子思想的人,自然不屑于在齐国稷下学宫这样的地方长久的呆着。

“哎...世风日下啊。眼下的人都是争名夺利的,谁还认真的思考人这种生灵,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孟母已经不是第一次带孟轲搬家了,早在孟轲年轻的时候就搬过好几次家。

“母亲,这一次去哪里?”孟轲虽然也不喜欢搬家,但知道自己的母亲这些年把精力全用在了自己身上,自己不能辜负母亲的努力。

“你现在有了一些名气,不少人都说你是小孔子,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孟母习惯性的把问题留给孟轲自己琢磨,然后回答:“母亲,万事有利便有弊,但名气这种东西对我来说,来时利大于弊。”

“说来听听。”孟母之所以如此的看中自己的孩子,为了孟轲不断的长途跋涉来换新的环境,就是因为孟轲足够优秀,对得起小孔子这个名声。

“母亲,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法家还是墨家,包括纵横家以及农家杂家阴阳家等,其实都是咱们华夏文化的一部分。盘古老祖宗开天辟地之后,孕育出了独有的华夏文化。现在距离当年的世代已经千年以上了,人的思想虽然看起来很乱,但自始至终还未离开华夏的主体思想。我辈生于乱世是不幸的,但乱世不仅出豪杰,还能出思想,这也算是有幸的地方。我孟轲是不敢,也无法超越师尊孔子,但我孟轲就是孟轲,能做到的事情,也一定不会推诿。”孟轲不在乎自己被不被人称之为小孔子,只是觉得自己只要真心的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属于自己的思想宣扬出去就好。

“看来我这些年栽培你不是没有效果,有什么想法路上说吧,现在咱们先收拾收拾。”孟母早就把属于自己的东西给收拾好了,孟轲也很快的把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就放好,以备后面居住的人用。

孟母和孟轲带上了行李,在众目睽睽之下,踏上了下一段路程......

其实孟轲和卫鞅一样,都是落魄的贵族。孟轲的祖上是鲁国的贵族孟孙氏,在当年也是说一不二的族群。只是鲁国的发展实在是太过于缓慢,太过于守旧,不管是儒家的孔汲还是墨家的墨翟,最终都没有改变鲁国的本质。所以这些年过去,别的诸侯国越发的强大,鲁国还一直受齐国的欺负,甚至好几次周边诸侯国的战争,连带鲁国都不带了。

孟轲是想为鲁国效力的,所以孟母在迁徙的时候也想尽办法往鲁国走,即使不在鲁国,也尽量的在鲁国的周边。只是这些年不管是孟轲还是孟母,也都能看得出来——鲁国是真心没救的!

除了国土面积,除了人口数量,鲁国在各方面还是不如齐国。孟母不是没想过长久的待在齐国,但孟轲缺持反对意见——齐国人才太多太杂,变法困难的要死。

孟母知道不是孟轲怕竞争,而是齐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已经无法改变了。所以孟母在除去齐鲁之外,竟找一些类似滕国邹国这样的国家居住,一方面物价便宜,另一方面小地方的人淳朴,事情少。

这就是孟轲和卫鞅之间的差别!

孟轲认为思想是改变自己后来改变别人的,是通过嘴巴教导,从而净化人的心灵,最后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而卫鞅从未认为嘴巴能够改变什么,毕竟人人都长着一张嘴,即便说的过对方,也无法确定对方是否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做事。所以卫鞅选择用变法的方式,而且就选魏国和秦国这样庞大的诸侯国来做,认为只要把厉害的摆平了,其他的小势力自然会跟随的。

卫鞅在秦国努力,孟轲则来到了宋国。

很多宋国人听到小孔子来到宋国后,赶紧的跟了上去,打算看看小孔子孟轲到底长的什么样。但看过后也都认为小孔子孟轲也不过如此,孟轲也是这么想的:“我人生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迁徙的过程,风吹雨淋当然白净不了的。”

有人支持孟轲的话,就有人反对孟轲的话。尤其是那些认为不应该把自己的老母绑在自己的身上,要学会自己独立生活。

对于这些人还不算恶意的说法,孟轲只用了儒家师尊孔子的原话来否定了这些人对自己的说法:“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一句短短的话,就让无数人的闲人闭上了嘴,这不仅是儒家思想的一种体现,更是身为儒家人的孟轲认为儒家的思想真的是不会过时的。在此之后,孟母仿佛也不去管孟轲去哪里了,这让孟轲更加坚信属于儒家的世代很快就要来了......

相关推荐:异世骑士传说忍界伐冰之家天心罗盘掠食法则废土掠食者我的小卖部能连接异次元[综]梦幻小卖部斗破里的神奇小卖部网游之大神求娶无限求生:摊牌了,抽卡大佬她超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