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南朝录此去经年 >南朝录此去经年

第二百二十六章

冰域。

飘来的歌声回荡在雪峰之上,柳三和纳兰玲芝相视一笑,有歌声,说明离城镇不远了。

他们找到了大路,寒风将路上的行人吹的东倒西歪,可是这对于两人来说有了人迹,便有了炉火和热饭,这么多天的风餐露宿,有一个暖暖的住处,是最好的事情。

宽大的藏袍,偶尔一处可见的喇嘛。

难得一品的异域风情。

嘎嘛小镇。

这里来自南朝的中原人并不多见,而柳三与纳兰玲芝的出现,无疑为这个淳朴的小镇上带来了不一样的的色彩。

“他们都在看我们,而且这里的房子好奇特。”行走在并不拥挤的街道上,两边布满了帐房和碉房,风幡插在路边,叫卖着药材的商人,跻身而过的牦牛,身材高大,面色红润的高原藏人,一脸好奇的打量着路过的两个异乡客人,纳兰玲芝并未见过这里的一切,见身旁的柳三镇定自若,猎奇的问向他。

柳三笑着回道“他们并无恶意,只是少见宋人罢了。藏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和帐房。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而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藏人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

普通的帐房用木棍支撑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

比起我们大宋,在这样酷寒的气候下,他们的建筑,完全是为了生存而建。”

听得柳三如此详细一说,纳兰玲芝也懂了很多,不过心里却在想,他知道这么多,莫不是以前来过这里。

其实并不是柳三来过,而是在京师学院的藏书阁中,他曾涉猎过一些关于冰域的历史,西藏吐蕃自大唐以来便是中原的附属国。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更是将两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可柳三也知道,到了南宋,现如今的吐蕃王朝自朗达玛死后,已经变得风起云涌了。

找了一间客栈,两人匆匆而进,店家是位年长的扎西,(女的叫卓玛>O<)长得膀阔腰圆,浓眉大眼,一身蓝色藏袍穿在身上,半边衣袖却打个结,见是两位中原人,不由得凑上前,用生硬的通俗语问道“两位看起来刚刚来不久,我年轻的时候也去过中原,如今一晃,已有七八年了。”

柳三一笑,原来这位店家曾经去过宋朝,那跟他打听些事也就容易多了。

斟满青稞酒,端上酥油茶,几盘香喷喷的牦牛干落桌,豪饮几圈,柳三变从店家的口中知道了很多吐蕃如今的局势。

因为朗达玛二子沃松和永丹各据一方,互争权位,攻伐不己,如今吐蕃王朝已经濒临灭亡,陷入像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割据势力争相发生战争。这些年与中原的联系较少,原来是这个原因。

看来这里也并不太平。

扎西大叔见柳三心有所思,以为他担心这里的**会影响到自身,反而宽慰的说道“两位不必担忧,这里离逻娑不远,王会保佑我们平安无事。”

西域最大的王是谁,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那便是年仅十八岁的六世达赖喇嘛,刚刚完成坐床典礼的洛桑仁钦仓央嘉措,其母为赞普后裔。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但据柳三所知,仓央嘉措才思横溢,但在政治上一直属于弱势,他如何能与手握兵权的沃松和永丹周旋,反正要去趟逻娑,不知到时候能否看见其尊容。

滚烫的火炉燃烧着,外面又大雪纷飞了起来,但热闹的街道上依然在喧嚣着,纳兰玲芝这几日心里不畅快,柳三也想带她去转转,两人漫步,这冰冷的风,或许会将彼此的不快吹散一些。

雪簌簌,风招展,尽头一处篝火,上架着半只藏羚羊,油嫩焦黄,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那是些传唱佛法的入世藏人,聚集在一起吟诵歌唱,见到柳三和纳兰玲芝走来,热情的招呼一声,让其坐下,想听听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会带来他们家乡怎样的故事。

柳三见纳兰玲芝没有异议,便欣然坐下,不过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他却以三寸不烂之舌,描述着大宋的大好河山,诉说着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军事的强大有力,百姓的团结富裕,不多时,已到了深夜,周围藏人听得欣喜若狂无比向往,皆崇敬赞佩的认为,原来大宋如此繁荣昌盛。

“大宋颓疲,你却如此吹牛,不怕有心人知道后耻笑?”纳兰玲芝悄言冷哼一声,没想到柳三厚颜无耻的颠倒黑白。

柳三低头苦笑一声,说道“冰域乃大宋附属,国不强则无友。我不吹吹,咱们俩,早就流落街头了。”(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百鬼禁忌山上有座神仙庙众神王座众神棋盘罪本论:死亡表演官道生涯穿成大佬的隐婚妻死亡赔偿金极品都市仙尊四合院:从拿下秦淮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