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鸡飞狗跳闹重生 >鸡飞狗跳闹重生

86、南方旅游

走来走去,走来走去。

又是一年寒暑过,眨眼李长生离开子房镇已有一年,时序进入高三前的最后一个暑假。暑假过后就升入高三,正式面临高考的压力,五中领导商议,只给了未来高三生们不到一个月的假期。

一个月,学生和家长拿到手,都要好好筹划。

是送去暑期高考突击班继续拼搏,还是趁着机会适当放松,各有各的打算。

秋建国盘算着这些年钱没少挣,却实实在在没享多少福。和张红卫商量带上两老去南方旅游顺便考察南方市场。秋家两位老人却不同意,连说不肯和他们一同出门。

一则故土难离,二则老太太这几年身体时好时坏,怕离了根死在外面,魂都回不来。

秋建国无奈,只得给两老报了个旅游团,就近在邻省。此时老年红的旅游项目尚未如后世般蓬勃发展,却也有几个旅行社嗅到商机,秋建国打听的老年红旅行团不仅有经验丰富细心细致的导游跟随,更有随队的两位医生,一切都安排妥当,去的又是邻省某革命老区,正对老人家的胃口。

如此一来就空出了两个名额。

秋建国想带上儿子,去南方见识见识——他虽然早就跟着他姐去过上海,但局限于一地,眼界仍旧不够开阔。再者也心疼儿子被拘的很,怕闷出病。

自打长生离开,下林虽嬉笑如旧,却总带了那么一丝寂寞。

张红卫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

俩孩子马上要高三,正是收心用功的时候,她怕儿子把心给玩野了,影响高考。

秋建国笑她多操心,有上林跟着,还怕下林不听话?

秋下林自听父亲露了口风,上窜下跳,急不可耐,一忽儿撺掇父亲去汕头去广州找长生;一忽儿又劝母亲香港走在时尚前沿。上林冷眼看他蹦q,既不点头也不摇头。

下林连着蹦了好几天,才在父亲的提示下想起,若秋上林不放人,他就是蹦到天上去也白费!

鼓动其三寸不烂之舌,好说歹说,总算把上林说动了心,点头同意。

从上海一路下去,无锡、苏州、扬州、杭州、转到广州,行程计划了三个礼拜,回来正好腾出一周休整。

他们到上海略作停顿,没逗留太久。毕竟上林和下林来过,而秋建国两口子光出差也来过好几次。兴奋的四个人,每人背了个背包,兴致勃勃奔向无锡。北方的泥腿子遇到南方鱼米水乡,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尽管电视和书本上看过无数次,江南小桥流水的景致依然引起众人的赞叹。上林在后世见过无数次迥异于北方的江南风情,最为淡定。秋下林则活脱脱逃出囚牢的小鸟,四处欢跳,一会儿要跳进稻田捉蚂蝗,一会儿要去追逐半空漂浮的风筝。

长途车在中途停顿,引得满车人笑看他。

几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操着吴语和秋建国聊天。她们勉强听得懂秋建国带有北方味道的普通话,秋建国却必须连比划带猜,才能稍微弄懂她们的意思。

尽管语言沟通不良,却丝毫不影响双方交谈的热情。

相谈甚欢的气氛很快影响到周遭的人,本闭着眼睛假寐的几个中年人也加入到聊天队伍中,有了他们的翻译,秋建国总算能听懂老太太快速难懂的吴语了。

他们打听的秋建国一家去无锡旅游,纷纷出谋划策,自豪的介绍家乡风景。

上林没下车,坐在靠窗位置,望着田地远方的村落发呆。

青瓦灰墙,隐约可见房后炊烟升起,她几乎能想象出篱笆扎出的围墙后面,头扎青花布的小脚老太太端着簸箕,撮着嘴发出啾啾的声音喂鸡。稻田里青幽幽的稻谷生机勃勃,偶有满脸褶子的老汉直起背看一眼停在路边的长途客车,又漠然的低头劳作。

满车喧嚣,突然静了;漫天白杨,突然都不动摇。这一霎那,仿佛只剩了她一个人。

秋上林不想矫情,然平静而又寂寞的感觉突如其来,如潮水来袭,无声无息,骤然侵蚀。分明最亲的人都在身边,心里却有个黑洞,无论多少欢声笑语都填不满,空空的,天地都填不满。

正自伤感,一个年轻人蹬蹬蹬冲上车,冲到她面前差点刹不住,气喘:“姐,姐,咱妈叫你下去照相!”

不由分说拽着她就走,上林系着安全带,被他扯得踉跄,秋建国忙帮她松开,嘱咐:“慢点,别摔跤!”

秋下林来去如风,拽着上林很快消失在客车后的农田中。

老太太见秋建国唇角含笑,问:“你的孩子?”

秋建国自豪:“是。”

对方说:“女孩儿真漂亮,男孩儿看上去就聪明。哪个年纪大?”

“女儿是老大,她弟弟比她小一岁。”

“一岁?看上去可不像。你女儿看着特懂事,我以为至少比她弟大个三四岁呢。”一位旅客惊叹,再探头看向外面,下林和张红卫孩子似的在稻田中摆出各种姿势,上林手捧照相机,无可奈何却又宠溺的笑着。

到了无锡不得不看太湖,当然还有不得不买的纪念品。紫砂壶、惠山泥人,各种包装的小吃、泥塑,张红卫疯狂购物,简直像是批发。

他们在无锡逗留了两天,秋建国需要去郊外的另一个工厂参观,而上林下林对此毫无兴趣,经过商议,上林和下林去往周庄,一天后在苏州会合。

九十年代末期,还没有形成后世的旅游热潮,周庄也还不是后世人声鼎沸、商业气息蔓延的旅游热点。由无锡到周庄只需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当司机得知他们去旅游,诧异而又真诚的建议他们不如去苏州,或者南下扬州,因为周庄,是个安静到几乎没有人气的地方。

上林谢绝了他的好意。

她需要找个安静,能思考的地方。

镇被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需舟楫。浩荡的河湖阻隔,使周庄避开了历代兵戎战祸,较为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他们到达当地已是傍晚,周庄处在静谧中。饶是秋下林这等只知疯跑疯玩的傻小子也为水巷河埠、石栏拱桥的水乡神韵而吸引,不由自主的安静下来,静静的打量这片世外桃源。

连日疲累,在司机帮忙联系的民家住下,民宿尚未成形成规模。主人阿婆腼腆的笑着帮他们放好行李,阿伯操着蹩脚的普通话寒暄。天刚擦黑,用过晚饭上林想出去走走,却愕然发觉,整个镇子没有几家灯火,愕然之后不由失笑。

是了,霓虹灯们此刻还没浸入这片桃源。

江南的梅雨季在他们到来之前刚刚过去,卧室狭小,返潮的味道弥漫,木床有些年头,翻个身也会咯吱咯吱□□。秋下林一夜没睡好,上林却在安静的气氛中,恬然入梦,得到了几天来最好的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尚未升起,小镇在袅袅炊烟中清醒。轻声关上房门,对微笑的阿婆颔首,示意自己想要出去走走。然而当她蹑手蹑脚的走下楼梯,准备关门之前,秋下林揉着眼睛出现在楼梯上:

“我也去。”

十分钟后,阿婆再一次微笑着和上林说再见,并目睹她一脸无奈被穿着皱巴巴t恤的秋下林扯出门。

“你就不能让我自己静一静?”她无奈的被秋下林扯着行走在清晨寂静无人的小巷街道。

下林揉着眼睛,睡意惺忪:“爸妈要我看好你,不许你乱跑。”

她无奈:“会乱跑的是你吧。”从来都是姐姐看管弟弟,何时轮到弟弟管教姐姐?

下林嘿嘿一笑,耍无赖:“要不这样,你在前面慢慢走,我跟后面,保证不说话!”右手在嘴上一捂,示意保持绝对安静。

周庄的街道上走了一圈,太阳初升,紧闭的木门被一扇扇卸下,商家好奇的看着这两个早起的游客,猜测着他们的身份和目的。上林正想转回去吃饭,下林突然兴奋的说:

“姐,我们去画像!”

不容分说,拽着她就朝河边跑去。

河边支着画架,似乎是美院的学生出来打工,戴着鸭舌帽低头整理画笔。

下林拽着她站在画架前:“画画!”

上林苦笑,劝:“我不想画。”

她可不想一坐半个钟头只为等待一张四不像。说完转头要走,画架后的人缓缓说:“我不收钱的。”

她一愣,转回头:“抱歉,我只是不想……”剩下的话音消失在喉中,看着对方发愣。

对方抬高帽檐,微微抬起下巴,挑眉:“不想什么?”

上林嘴角微微勾起笑意,再也板不住脸,感慨:“你们呀……”

下林眨眨眼,狡黠的和长生对了眼神,为瞒住上林给她大惊吓而欣喜。

他乡怎能不逢故知。下林缠着她来南方,早就提前和长生打好招呼,长生从暑期培训班脱身,坐了一夜车赶来周庄。眼下泛青,却掩不住精神奕奕。

一年未见,他越发长开了。依旧是小平头,浓眉似墨,许是南方的水米养人,居然比从前白了许多,皮肤晒成了古铜色,更显俊朗。

常被父亲带着参与公司的事情、和大人们打交道,又结识了迥然于北方人的朋友,见识增长,直接影响到气质。他眉宇开阔,自信非凡。

依旧坐着,也不站起,手中华丽的转着画笔,调侃的笑:“小姐,赏个光来!”一口熟练的广东腔,逗笑了两人。

从乌青条砖砌的地面开始,一丛丛细碎的‘人’字,微露着泥,和着水雾,经得起百年的踩踏,又容易修补。

周庄的主体是两条水道,四座桥连起来三条街,像两个拼起来的“井”字,从西边的东边的双桥,沈厅,张厅,到西边的全福寺,慢慢踱一圈,顶多一个钟头。既然重逢了故交,便不着急回去用早饭。长生说他有熟知的好饭店,不如趁着清晨人少,慢慢享受这江南水乡的安静。

话虽不错,只是叫上林平白添了几分惊异。

他和下林一般,从不知享受生活,两人好养活的很,给什么吃什么,也不在乎美景美食,有吃有睡,绝不挑剔。

却不知,她诧异的目光,让长生暗暗擦了一把冷汗。

也暗地里窃喜:追女六十八招,果然没有白看!

早点在一条巷子的民居用,两层老楼在一层临街的位置隔开了小间,三四张极窄小的桌椅,食客寥落,只他们一桌而已。

早餐店的老板是位中年男子,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招呼他们。下林手指头在餐桌上一抹,皱了眉头,有些厌烦于油腻的环境。长生悄声:“他家的千层糕是周庄一绝,别看店里客人不多,附近居民都是买回去吃的。老太太一早起来做千层糕,数量有限卖完为止。”

他没说,他赶到周庄就来拍门,千叮咛万嘱咐求老板为他留一份千层糕热在蒸笼上。

千层糕、清明蓬糕,糯糍油条,又上了两份小馄饨。姐弟俩都不喜吃甜,更讨厌糯米黏黏的感觉。然而摆了一桌子,几乎全是糯米制品,下林不好拒绝他哥的好意,又怕好容易重逢姐姐破坏气氛,率先填了一块千层糕在嘴中,心想我忍一忍吞下去吧,却眼前一亮,被之倾倒。

清明蓬糕晶莹透绿,形似碧玉,香气扑鼻,上林好奇的询问做法,老板笑呵呵说本该是清明时分去野外摘来嫩绿的青蓬,洗净烫熟,清水漂过,切碎磨成了浆,加糯米和粳米混合的米粉,煎出糖油,倒进蓬浆米粉里搅拌均匀,要稠稀适度蒸出来的糕才软糯不粘牙,旺火沸水里要蒸上两三个小时才出锅。本是清明才偶尔一做的食物,今天算你们有福气。

再想要,老板却摆手,没有了没有了。我家孩子从外地回来,他想吃,老太太才特意做给他,念在小伙子心诚,特意为你们留了一份,再想要,不如等明年清明。

上林又讨要了千层糕的做法,信誓旦旦回家做给下林吃。老板看着他们乐,年轻小姑娘哪有耐心守在厨房一层层的加浆。

从早餐店出来,站在富春桥上,看周庄土生土长的居民挑着担子慢悠悠的行走,又有几艘木船在七八米宽的水道上缓缓而行,船家奋力摇橹,从桥洞中穿行。上林在店面里看着女娘腾腾的织土布,买了三块成品算计着回去铺在床头柜上,摆束洁白的百合相映成趣。

到了周庄不可不去沈厅。偷窥,总让人热血沸腾。沈万三大约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公众人物,现在的沈厅还略显安静,游客三三两两,后世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参观他的卧室和厨房。

沈万三据说是巨富,而沈厅却和他传说当中的资产不成正比。厅堂阴暗、门槛过道楼梯都狭窄紧凑,家具们也朴素的让人眼睛发直,几乎要怀疑那个巨富倾国的沈万三是否当真住在这里,抑或只是打了个幌子,其实旁处另有豪宅。

勤俭发家第一二派商人的做派,秋下林无法理解。

从他有记忆以来,无论家里再穷,姐姐都会把房间收拾的无比舒适,生活惬意。

长生充做导游,介绍沈厅共有六进,而女眷们只能在后三进和楼上活动,楼上叫走马楼,靠天井的一圈房间就像是风靡一时的麻将牌,这头是床,另头是窗,窗外是对面的窗,窗里的人面对一点瓦面、一角天空,兴许还能数一数对面窗上的花翎,单调得令现代人心惊的生活。

不必诧异李长生对周庄各个地方的典故如数家珍。秋上林从小就念叨,周庄、乌镇、丽江、香格里拉……当他有了旅游的机会,毫不犹豫的摒弃繁华上海,选择了几个江南不为人熟知的小镇,并留意于风景典故和地方美食,终于在这一刻派上用场,成功拉近了因意外和时光而产生的隔膜。

到了中午又寻到临河酒肆,点了高尔夫球大小的河螺,蒜头红辣椒姜酒下料,炒出一碟美味;带着肥膏的河蚌肉切碎了炒咸菜,据说是老板的拿手好菜,老板娘搬出了私藏黄酒,又得意的告诉外乡人喝酒的妙处,几盏下肚,四十岁上下长马尾扎红头绳的老板娘微醺,大方的翘起兰花指,依依呀呀旁若无人的唱:“春季到来柳丝长……”

上林抚掌而笑,是了,这才是梦里的周庄,有油菜花田的周庄,雨后无人的周庄,单橹摇过水面的周庄,吴冠中素描里的周庄……

这一刻她无比庆幸自己因重生而早来了十年,微笑着,视线落在窗外,推开的木窗外光线里漂着细碎的浮物,静谧恬然,心生悠远。

李长生坐在她的对面,状似不经意,却贪婪的看她的面庞。你在桥上看风景,我在楼上,看你。

谈判,势无可免。他们两个从重逢开始,虽故做随意,却掩不住尴尬。长生表面上不露声色,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又担心她还在生气,又忍不住想要亲近。以前总嘲笑书里电视上的相思,等轮到自己,才明白相思入骨,想煞人心。

上林则是愁肠满腹,当初想着他不过一时糊涂,隔开了也就想明白了。今天看他行事,却觉得他非但没有恢复,反更严重些。下林不经意间翻看长生的画册,半册素描,全是她。

侧脸、正面、微笑、生气……

上林既感动,又犯愁。假装没有看到,不动声色,思虑该如何再劝他一次。

从周庄出发,到苏州也只两个小时。一路无话,赶到订好的酒店,父母都还没到,三人放下行李,在附近闲逛。

酒店附近有个极小巧的街心公园,他们走累了进去坐。上林看看四周,想起去年经历的几乎算惊心动魄的那场意外。下林跑去对面小学操场和人踢球,两人对坐,她犹豫着如何开口。

“你,还适应?”想了半天,不知从何入手,犹豫着选了安全的话题。

长生一笑,自讽:“吃好喝好睡好,刚开始被他们排斥,后来经我一顿老拳,全都听话了。”

上林却知绝非他所说的轻松。

北方到南方,既要适应环境,又要应付不同的学校生活,风俗习惯全都不同,他这些年形成的一切都被打破,重新适应环境,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容易。

“有没有看上的女孩子。”该来的总会来,憋着不说,伤口只能流脓,不会结疤。

她不喜欢拖泥带水,藕断丝连的暧昧。朋友就是朋友,情人就是情人,生活需要清爽,尤其和李长生这么多年情分,几近家人,不想因一时的暧昧而造成决裂。

长生看她一眼,颇有深意。

淡淡的:“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也知道我要说什么。”

上林无语,打好的草稿被他的态度堵回去。

憋了会儿,忍不住:“长生,你年纪还小可能把感情搞混了……”

李长生想都没想:“你知道我今年多大了?”

上林愣住:“啊?”掰着手指头数,认识他的时候他九岁……

长生嗤笑:“我虚岁二十了。秋上林,无论法律还是心智上,我都是成年人。”无论你承认与否,我已经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九岁孩童。

上林怔忡,在心里爆粗口:靠,你没经我同意居然就二十了?

总觉得他们都还是孩子,却忘记自己在成长,自己都十七岁了,更何况李长生?不过因为每天看着,察觉不到时光的流逝。

他意味深长:“你太聪明了,有时就把自己放低一点。放低一点看生活,放低一点看别人。”

不是每个人都像你少年老成,也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多年依然还是当年的心思。

上林给他说中痛处,恼羞成怒:“你懂什么,你——”

他不急不慌的慢慢剥荔枝,汁水顺着手指头淌下,她记起也是那年夏天,李长生从汕头父母处逃走,她心急如焚了好几天,终于见到他,没等发火,他献宝似的从书包里掏出几个荔枝,巴巴的送到眼前,急切盼望她的夸赞。

他一直如此,习惯了以她为重的生活。习惯这东西根深蒂固,又能怪得了谁呢。

叹口气,只怪造化弄人,世事无常。

想通了,再看李长生,审视的目光就与从前不同。

以前不觉得,换种眼光来看,他是个大人了。无论说话做事,都有节有度,令人无可挑剔。从前暴露在外的狠厉如今被藏起,只眼中偶尔闪过精光,证明他依旧是那个内心暴戾,无家可归的小男孩儿。

背上画架,戴着帽子,连她都以为他是某个艺术学院的学生。他支起画架,认真描画,书卷气十足,引得无数女孩儿目光追逐。

事到如今,秋上林不得不承认——她养了很多年的李长生,已经是个大人。

相关推荐:上古卷轴天际之子嫁给反贼后她躺赢了我当上帝那些事儿市井之辈角色美人(穿书)鸡飞狗跳的架空生活穿越市井田园市井小记我在火影签到变强重生之神魔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