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凤神玉凰之卷一情殇 >凤神玉凰之卷一情殇

第二十一章 李贤被废 高宗殡天

李贤见自己的诗词没有挽回母后的心,自恃甚高的他不会坐以待毙,他积极的行动起来,希望可以拯救自己。

首先,他找人刺杀了明崇俨,要不是她,母后不会生出废他的念头。他在太子监国的这段日子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母后都是看在眼里的。朝臣们对他也是一片赞颂之声。

母后不是嫌弃自己挡了她的道吗?如果我昏庸无能,沉溺于酒色之中,或者母后就不会将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于是李贤开始疏于朝政,纵情于酒色之中。酒色乃是笼中的猛虎,放出来容易,收起来难。李贤起初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没想到自己一近女色后,竟然很快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太子的侍臣急不可耐,苦心劝谏,可是早已丧失了斗志,没有了灵魂的李贤根本充耳不闻。

这日上司议郎韦承庆一连十几日未见太子后,直接跪在内宫的大门之外求见太子。可是“太子身子不豫,不见。”

跪在门外的韦承庆听到殿内传出的丝竹声,以及男女的调笑声,一个忍不住就冲将了进去。

进去后的*景象令韦承庆立刻背转了身子道:“太子,再不能这样下去了!再这样下去,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

浑身*的太子从侍女身上爬了起来,看见韦承庆立在当场,大怒道:“好个混账的东西,光天白日竟然擅闯内宫!拉出去,廷杖四十!”

韦承庆被即刻拖出去,在内宫的阶前被打了四十廷杖。若不是执刑的侍卫同情他忠肝义胆,手下留了情,这四十廷杖就能要了他的命!

太子突然沉湎酒色,疯狂纵欲,和之前那个雄心壮志的太子判若两人。超臣们都百思不得其解,议论纷纷。

李贤一边沉湎酒色,另一边又着人招募了武士,剃光头假扮着和尚,以振兴佛教武学之名,聚集在寺庙之中。

这些招募的武士,多数都是些会些拳脚的市井混混。

白日里在寺庙中装模作样地念经习武。晚上耐不住寺庙清苦寂寞的他们偷偷溜进城里寻欢作乐,酗酒闹事。更有甚者,入室行奸。一时间闹得鸡飞狗跳,沸沸扬扬。

百姓们上告官府,县衙昼夜巡查,终于抓住了一名采花大盗。严刑拷打之下,采花大盗很快招供出自己是太子招募来的武士。

听说是太子的人,官府不敢大意,连夜禀报了宰相薛元超。

宰相见涉及太子,也不敢做主,赶紧面见天皇,将此事详加奏报。这时,朝中也有大臣上疏,弹劾太子纵欲宣淫的种种丑闻。

高宗皇上大为震惊。他简直不相信这是他那聪明绝伦,英武干练的太子所为。他去和天后商量,天后叹气道:“贤儿不肖至此,如何裁断还凭皇上做主。”

高宗皇上仍旧不相信太子李贤会有谋反之心,遂命宰相薛元超、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审理此案。

一番搜捕之后,虽然多数武士早就四散逃窜,可是洛阳本地的十几个地痞都被抓获。

更为严重的是,在太子的马厩里,居然搜出了五百套铠甲兵器。

阴蓄的武士,私藏的兵器,谋反之实脱水而出。

而抓住的地痞则很快招供了刺杀明崇俨一事。

高宗皇上在明崇俨的治疗下,病情刚见起色,没想到就被太子谋杀了明崇俨,高宗皇上刚刚看到的希望又破灭了。

面对逆子,高宗皇上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还是天后说话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判他终生监禁,永不叙用!”

高宗皇上感激地看向天后,众位大臣也连忙说道:“天后所言极是,如此判罚,天下人定会心服口服。”

永隆八年,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于长安皇城内的一座阴暗冷宫之中。

太子的那些心腹死党一律被市曹斩首。太子的近臣张大安、刘纳言遭到贬职流放,连坐者达十数人。

太子一案涉及的人太多,天后及时奏请皇上,降旨赦免其他东宫旧臣。这样,太子谋反案才没有掀起太大风浪。

李贤太子位被废后,天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英王李显当上了太子。虽然李显是天后的儿子中最平庸之人,可是论资排辈也该是他当太子。

可是无能也有无能的好处,他最起码会很听话。

天皇的目眩病本来在明崇俨的调理下稍有起色,没想到法术通天的他竟然没有算出自己的劫难,一命呜呼于街巷之中。

明崇俨死后,天皇的病情急剧恶化,已经不能上朝视事了。

天皇病重乱投医,为了治病,他甚至服用虎狼之药,并在服药前做好了后事安排。可是即便如此,也没有治好皇上的目眩病。

既然药石无济,天皇想到了向上天祈命。最好的办法就是封禅。泰山已封,天皇决定再去封禅离洛阳最近的嵩山。

然而就在封禅大典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时,天皇忽然双目失明,封禅嵩山之举只好半途而废。

回到洛阳皇宫之中,天皇仍旧头痛欲裂,目不能视。急召太医院的御医们会诊,御医秦鸣鹤给出针砭头部,放血祛风的方法。

天后见天皇痛苦不堪,大胆同意了御医秦鸣鹤的治疗方法,毕竟,秦鸣鹤是众御医之首,医术精湛,德高望重。

天后看着银针以根根地扎入皇上头部的相关穴位,心不由地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幸好随着紫黑色的血珠一颗颗地溢出,皇上呼喊的声音渐渐平息了下去。

当最后一针取出时,天皇大叫道:“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天后重赏了秦鸣鹤。

秦鸣鹤虽然接受了赏赐,心里却有些打鼓。凭他多年的行医经验,“天皇命不久矣。”然而看着天后喜极而泣的模样,这些话他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果然,一个多月后,天皇的病情开始恶化,临终留下遗言:“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说完溘然长逝。

弘道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夜,高宗皇帝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六岁。

七日后,太子李显于高宗灵柩前即位,是为中宗。

历朝历代,老皇帝驾崩,新皇帝即位的皇权更替时刻,最是危机四伏的时候,一些大权在握的朝臣或外戚,往往会趁着这个时机制造混乱,发动政变,篡位夺权。

升任为太后的武则天岂有不知之理?

太后很快为李姓诸王加封了虚衔,安定其心,以防生变。

随后又下令遣左威卫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狐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俭、右千牛将军郭齐宗,分别到并州、益州、荆州、扬州四大都督府,与原来的都督们共同镇守,以防不测。

这四大州乃唐朝的四大军事重镇,稳定了它们也就是稳定了全国的局势。

诸位宰相见武太后不慌不乱的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朝政,不由慨叹:“大唐有武太后执掌,可以无忧矣!”

稳定了政局,消除了隐患后,武太后才与宰执大臣们商量高宗皇上的丧葬事宜。

鉴于高宗皇上有明确的西归意愿,武太后决定遵照高宗遗愿,将他的遗体安葬在长安附近,宰相们也一致同意。

就在大家众口一词的时候,一个叫陈子昂的新科进士忽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提出将圣上安葬于洛阳更有益于万民,也利于彰显圣德。

武太后见了他的奏章,颇以为然,于是擢升陈子昂为麟台正字。可是武太后不忍逆高宗遗愿,仍旧将高宗安葬于关中。

可是武太后听从了陈子昂省却人力、物力的建议,决定依山傍岭营造陵墓。经过司天监的官员们仔细的勘察,最后定于渭水之北的梁山凿石建陵。

这样虽然省却了人力、物力,可是陵墓依然显得雄伟壮观,并且也可以防止后人盗墓。

做完了这些后,武太后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缅怀高宗皇上了,武太后为自己的丈夫撰写了《哀册文》,不仅讴歌了先帝的圣德与政绩,同时也寄托了自己无尽的哀思。

回想自己十四岁进宫,遭到太宗的冷遇,后结识了时为太子的高宗,情义相投,心心相印。后来自己为太宗皇上守节,出家感业寺,削发为尼。是高宗皇上不忘旧情,将自己拉出苦海。

先立昭仪,又立皇后。三十多年来,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对于如今的太子李显,武太后其实是很不满意的。

李显与他的两个兄长相比,不论是品行还是才能,都相去甚远。可谓“智昏近司,心无远图,不知稼穑,唯知享乐。”

当初他被立为太子时,高宗也忧虑他的才智平庸,专门为他挑选了一些德高望重的宰执大臣。并让他在西京长安监国,让宰相薛元超和他一起留守长安。

希望他能尽快熟悉政事,懂得如何治理国家。以便将来可以放心的将治国权柄交于他手中。

可是新上任的太子爷却辜负了父皇的厚望,他见自己远离了父皇、母后,在西安城里无人可以管束他,便立刻放仍自流,整日游猎,不思朝政。

薛元超数次苦谏,他都无动于衷。宰相只好把情况禀告给皇上,天皇、天后得知后,降旨将其召回洛阳,严词训诫了一番。

就是这样一个昏庸之辈,竟然占了祖制:立嫡立长的光,不仅当上了太子,还顺利登基成了皇上。

对于这个新上任的皇上,武太后并不放心,她在一旁冷静地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开局从废品站开始变强大秦:开局被祖龙偷听心声我说书那些年这只是个游戏呀关于我穿越到灵能世界这件事病弱男配手握团宠剧本人在火影,已成叛忍全球求生,开局一座木屋我在异界养神龙极品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