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重生在三国 >重生在三国

120、从政之道

“奉孝叔父,真是厉害!”荀恽趴在桌上,稚气的脸上露出崇拜之色。

陆绩一边提笔算着,一边说道:“据吾夜观天象……”

“咳,公纪,子不语怪力乱神!”刘晔从外边进来,笑着打断他的话。

陆绩停下手中的算学推理,放下笔,与荀恽一同站起来,躬身施礼:“先生好!”

刘晔摸摸胡子,笑着受了两人的礼:“坐吧。”

三人分上下坐好,刘晔面向陆绩,问道:“公纪,你方才说什么事情,会联系到那……天象?待吾与尔等分析一番,破那愚昧之学。”

“军中盛传奉孝叔父铁口直断,前一年算出孙策被刺身亡,如今又算到公孙康送上袁氏兄弟的首级,实在是神人。”荀恽一脸向往地说道。

听了荀恽的话,一贯温和有礼的刘晔忍不住拍着桌子,笑抽了。

两名少年面面相觑。这件事有这么好笑?

“子扬先生。”荀恽抿了抿唇,开口唤了一声。

刘晔笑了一阵,好不容易停下来,调整了下情绪,但心中还是觉得好笑,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正色道:“凡事有因果。没有根据的胡乱推测,是我生平最厌恶的事。你们俩记下了。”

“是。”两名少年不明所以地回答。

“公纪,且不论天象,你来分析一下袁氏兄弟与公孙康之间的关系。”

陆绩欠了欠身,慢慢地说出自己的推断,边说边瞅着刘晔的表情,见他没有不悦,也就大胆地进行推测。

“……许是一山不容二虎吧。”结语算是点明了重点。

刘晔颇为满意地对陆绩点点头,而后,转向荀恽:“恽儿,你怎么看?”

荀恽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道:“大概是心理压力造成的吧。”

“何为心理压力?”刘晔觉得这个词新鲜。

“当危险临近之时,人心不定,会造成恐慌。若是结果是可以预见,越危险就越能激起人心的恐惧,要是危险很快来临,很快结束,倒没什么。可是,奉孝叔父建议停兵驻守于易州,令公孙康心生疑窦。一面害怕我军攻打辽东,一面又不见打来,使他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得不作出选择。比起舍弃自己,自然是抛弃没有关系的袁氏兄弟。”荀恽先解释了下心理压力,随后就联想到了郭嘉这个铁口直断的原因说了出来。

刘晔看了他好一会儿,轻叹:“尔等近来进步很大啊!”

“全赖先生教导。”荀恽与陆绩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道。

刘晔摆摆手。他知道最近荀最近晚上都有按时回家,夜间常常抽空教导两个孩子。就连陈群都私下夸赞两个孩子的进步,并告诉自己,这次归来该把压箱底的绝学拿出来教了,不能藏私了。不然,可就该被人说误人子弟了。

“虚言去了。从今起,我要开始教你们新的东西了。学成了,你们也可以像奉孝那样……咳,当然不我建议你们装神弄鬼,做人还是应当厚道些。”刘晔顿了顿,看了眼陆绩,“当然,公纪你可以继续打着夜观天象的幌子说话,因为这种说法对百姓而言,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只是面对有识之士,这种谎话却是万万不能说的。”

陆绩低头,悄悄地吐了吐舌头,抬起头,一脸严肃地点头:“谨遵先生教诲!”

“这也不是什么术法!最重要的就是消息。”刘晔在曹军军师中,最擅长情报分析,“谁知道的消息越多,得到消息的速度越快,谁就能掌握先机。掌握先机,往往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奉孝,就是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屡次说中那些事情。”

“子扬先生……”陆绩犹疑地问道,“孙策遇刺身亡,奉孝先生远在官渡,怎么会知道?”

刘晔摇了摇头:“每个人得到消息的方式不同。奉孝的推断过程是什么样的,我并不清楚。但就结果而言,与我个人推测相同。我倒是可以和你们说说,我的推断过程。你们愿意学吗?”

比起郭嘉有来自千耳社的精确消息以及对各人的性格推测,刘晔的消息虽然没有郭嘉那么灵通,但他喜欢从一个的行事作风进行推测,这个人的下一步会做什么事情,因而,每每得出的结论也不比郭嘉差到哪里去。要知道,一个人的性格虽然不难判断,但有这么几种人是不能用性格推断的,比如,君主,比如,谋士。所以刘晔认为从一个人一直以来的行事作风推断更准确,因为每个人做事时,会不自觉地带上个人习惯,形成一种特定的模式。这样就有迹可循,沿着顺着这个模式推理,得出的结论通常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至少,目前为止,从自身的经验讲,刘晔还没有判断失误过。

两名少年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提笔记下重点,间或提出一两个疑问。

刘晔一一作答,课堂结束后,布置了一个任务:“分析天下各地的诸侯,来推测一下,他们的结局。”

――――――――――――――――――――――――――――――――――――――――

“刘表一定会被我军打下来!”荀恽端坐在桌前,嘟囔着。

陆绩翻着从叔父龙井那里挖来的消息,说道:“韩遂肯定死于马超之手。”

“汉中的张鲁这么胆小,应该会投降吧?”

“刘璋这个人太平庸了!可是,益州不好打呢。”

“……”

两个少年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着刘晔布置的作业。

荀经过门口时听到他们的对话,才想抬脚进去说两句,就被唐贺拉到一边。

“怎么了?”荀觉得这个时候,是他进去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那是刘子扬给他们留的作业。”唐贺指了指书房的方向,“两人下午一回来,就钻进去了。还和我说,他们要学奉孝,一言断人生死。这是门大学问。”

额角抽了抽,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明知道那是郭嘉用来糊弄人的,明知道就连厌恶那些讲“天命、天意”这样的东西的曹操,都默认了郭嘉的作法,是因为他们需要营造一个舆论氛围,让天下人都觉得曹军有神明相助。可这不代表,荀希望自己家的孩子也相信这种没有丝毫根据的东西。

“放心吧,恽儿他们知道分寸的。”唐贺扯扯他的衣袖,“公纪一回来,就去找龙井要了各路诸侯的资料。恽儿与他一起讨论了一下午,两人才得出这么些结论来,你就别进去打击他们了。”

荀想了想,觉得以刘晔的性格,其人最恨华而不实,注重实务,应该不会教坏孩子,便放下担忧,拉着唐贺说起另一件事。

“要准备去邺城了吗?”唐贺皱了皱眉,“还是我们把祖父与父亲接回颍川来。听说,友若兄长……”唐贺想到荀谌吐血昏倒的消息,不由担心地看了眼荀。荀谌那就是过度劳累所致,很可能是过劳死的前兆啊。

荀自从知道兄长吐血昏厥一事,心情就不是太好,此刻听到,脸色瞬间就阴沉下来。若不是袁绍已死,他的儿子也追随其父去了……才不会让他们这么轻易地死去。

“文若。”唐贺忧心地望着他。

荀回过神,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四哥在邺城经营得很好,荀家已然在冀州站稳脚跟。那里比许昌富庶,杂事也少些。祖父他们年纪大了,不便长途跋涉,还是我们去邺城同住吧。”

“你要辞官吗?”唐贺虽然觉得可能性很低,但还是怀着一丝期望。

荀摇了摇头:“主公很可能会把大本营迁到邺城去,所以……”

所以作为曹操手下第一人的你断没有留在许昌空守的道理,这里让别人坐镇就好了。果然是这样。照她的想法是,若是能早日把荀从这些事务中拉出来,那就不用担心他会有过劳死的一天,更不用担心,哪天曹操突然要来个“兔死狗烹”。

像是知道唐贺的想法似的,荀安抚地拉过她的手,两手交握,低声道:“我不会像四哥那样的。”

这个不是你说的算的。唐贺斜了他一眼,不是太相信。去年,荀累倒的事,她还记得呢。都说,病来如山倒,哪里由得你自己控制。

被她怀疑的视线看得不自在,荀似乎也想起了去年的事情,不自然地咳了一声,说道:“眼下不是时机,但我向你保证,天下一定,我就引退。这样可好?”

“……荀家呢?”唐贺挑挑眉,觉得这话不可信。

荀看向书房的方向。荀家后继有人,吾心甚慰。

唐贺顺着他的视线看去,脸黑了一半。她记起来,儿子的志向是,做个像父亲一样的王佐之才。也就是说,解决了荀的问题,还有儿子要考虑。

“这是他自己选择的道路。”荀提醒唐贺,“而且,恽儿与安儿有婚约在身……”

是啊,就算荀恽自己没这心思,不想当官,估计曹家人也不会放过荀恽这未来的国之栋梁。唐贺沉默了。不是解决了曹操继承人的问题,远离了曹丕兄弟就能把儿子从政治中心拉出来的。因为她的儿子注定要走这条政之道。

相关推荐:神医邪妻:帝尊大人求翻牌牌佬在JOJO中的奇妙冒险邪皇溺宠:全系召唤师一睡万年奥苏亚的战旌重生在三国正经修仙的我却画风清奇十州风云志团宠大佬她画风清奇大隋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