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圆满重生 >圆满重生

第二十二节 那些记忆和传说

一顿饭最终以汪明愤愤然拍门出去散心而结束,汪增富被三儿子一堵,也是气得要命,追出去喊了一嗓子:“有本事别回来!死外面吧你!”

汪新觉得胃口挺好,便多吃了半块煎饼才出去晃荡。

汪新在村里的辈份挺高,不少比他大个十几岁甚至几十岁的见了面便得叫叔叫爷。东边一家的汪振华已经有四十五六,和汪新是同一个班辈,见汪新出来,便叫了声:“小兄弟,过来!”

汪新笑笑过去,汪振华问道:“俺三爷又跟三叔吵架了?”

“那可不是吗!”汪新在他门口的石臼上坐了下来,“他们两个都那个脾气……”

汪振华点点头:“那是,三爷就认他自己的死理,他说什么就得是什么;三叔是那个脾气燥,听丰收讲在学校的时候,一句话不对劲那就得揍架——这还真多亏大叔在学校看着……”

汪振华口中所说的“丰收”是他的二儿子,大名叫汪兴才,比汪新大个十岁,这时候也在上初三,但成绩并不算太好,这让汪振华多少有点烦神——隔壁家的出人才呢,自家祖坟上没长蒿子还是怎么的?

“小兄弟啊……”汪振华从过道屋里拎了个小板凳塞到了屁股底下,“你还记得在家里那会的事儿吧?”

汪新笑:“那我怎么不记得,这才过了几年?”

“俺家丰收三岁多的时候连自己名都不认得,你那会我可记得,三岁多的时候认得几千个字,大部头子书看得那个得劲啊!”汪振华也笑,“你记得你看的第一本大部头是什么吧?”

关于这个事情,汪新的记忆还是比较清晰的:“在你家里看的吗,杨家将哎,你家大部头就这一本,村东头二叔那我是看的童林传、呼家将、十二寡妇征西,振兴哥家就也一本,武侠,大刀李开府,就老于家书多,他就是不让我带家来看……”

“于成龙跟俺三爷的事你不知道?他让你带回来才怪了!”

汪新手一摊:“我哪里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事!我就知道他们关系不好,见面都不带招呼的,装没看见就过去了。”

“俺听讲是年轻时候的事,反正那会不知道什么事吵过打过呗,两个人就记到现在,几十年了都……”

正聊着,朱承恩的媳妇拎着猪食盆走了过来,这是个泼辣的女人,嘴快、调门高,还未近前便叫道:“哎哟,俺小兄弟回来了?”

“嫂子。”汪新起身点了下头,“喂猪呢?”

朱大嫂走近了两步,道:“喂猪喂猪,年底多少能卖点钱哎,一天得多少顿拾掇着,跟伺候爹一样——他二叔也家来了吧?”

“家来了,可能在堂屋吧,应该在看书。”汪新回道。

“小卫也能看书了——哦,对,五周岁了哎,你三岁多的时候就能看大部头子……你说俺家小四小五怎么就那么憨的呢?这开学就要上一年级了,教他认点字你不知道有多难!”朱大嫂叹了口气,“他大叔,你那会怎么学的?”

汪新笑道:“你硬教他当然不肯学,我这回带了些画书来,年后回徐州我就不带走了,你扔给小四小五,只要他们想看,不要你教他们也得问那字怎么念。”

“小卫就是看画书的吧?”朱大嫂见汪新点了下头,抬脚便走,边走边道:“俺去看看去,多长时间没见了……”

汪新目送她进了大门,然后声音便传过来:“小卫,在家吧,过来给嫂子看看——哎哟,大叔、婶子,家来了?”

这婆娘……汪新想起了没去徐州前的事情,便忍不住想笑。

那时候汪卫才两岁,口齿不清,最喜欢的便是去找朱家的两个小子玩,每次去叫便是学着朱大嫂对他儿子的称呼:“俺小四在家吗?俺小五在家吗?”每次朱大嫂听到也都吓唬他:“再喊,再喊就拿鞋底揍你!”

只是这威胁却起不了作用,汪卫每次还都是照叫不误,他怕的只有一样:朱大嫂在家里没有男劳力的时候,见了汪卫便喜欢敞开怀扯他:“来来来,嫂子给你喂奶……”

每次汪卫都会被吓跑……

关于吃奶,汪新从孙慧玲和邻居妇女们聊天中得知,自己只吃过两天母乳孙慧玲就被迫掐了奶——汪增富需要她下地干活呢。

上一世偶尔回老家,跟村里人闲聊,提起孙慧玲,也多是听到感慨的话,都道这女人那会能干,一天到晚闲不下来,直到汪涵接走了她去开了个小店才算是“享福”了,在农村人的眼里,那看店一天站到晚是根本算不上累的。

小时候自己应该是喝米糊多一点吧,奶粉那是妈妈去大姨那儿才能拿两包来,这是别指望爷爷能给买的。爸爸又是个孝子,不愿或是不敢跟爷爷争吵,只能拿着本《育儿指南》说道多喝白开水有好处……

也难怪自己瘦啊!想着,汪新又笑,旁边汪振华却是误会了他的笑容:“老朱家这口子……”

又扯了一会家长里短,汪振华忽然道:“小新啊,你算过命吗?”

汪新又想笑——这汪振华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迷上了占课八字之类的书,后来把他二儿子丰收也带会了,但遗憾的是爷儿俩都不是会察颜观色的人,也没生着张巧嘴,却是没办法靠这个赚钱,就算是后来自己把《英耀》、《军马》给丰收研究了,他还是习不会里面的门道。现在听得汪振华问了这话,汪新便道:“没算过。”

“你说说这个能信吧?”

“人不是说了吗: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个东西它可不就是那回事儿?”

“可能我现在是学得不精,起课排课是熟了,就是算不太准。”汪振华看起来对这个深信不疑,“你说说,买谁的书最好,现在有什么大师么?你看的书多,要知道的话跟俺讲讲,什么时候去县里得找找……”

关于这个,汪新有自己的看法:“你要买的话就买些老书,比如八字的就看那个《渊海子平》、《李虚中命书》这类的,占课的你找找应该也有老书。你想想,要真是大师,真修炼好了,真有本事的,不要快死的时候他能把东西泄露出来?你就别信那些人,传下来的时间长的东西至少是考验过的,你看现在那些书,里面有不对的地方你能验证出来不?”

汪振华摇头:“俺哪来那个本事!你这话说得是有理,越有本事越不能随便给人算,这个泄天机是要遭天谴的——南边你瞎爷那个眼不是说他没学算命的时候是好好的吗……”

“这我还真不知道!”

“你不知道的事多着呢,你这几年又在徐州不回来,家里的事谁讲给你听去?”汪振华笑道,“对了,你知道咱富山怎么又穷又出不了名人的吧?”

“不知道。”

汪振华得了个教学的机会,顿时来了劲头:“俺跟你说啊,原来说的是富山街里是个好风水,能出王爷的,古时候王爷现在得是部级干部吧?至少也得省级吧?刚解放那会有个南乡人(指的苏南、安徽那边)他到了这边来,他懂呢,看出来了,就找到街里,街里梁姓大户吗,找到个有势力的,说要嫁闺女给老梁家……”

“后来呢?”汪新很知机地插话。

汪振华停了下,继续道:“他找的那家人有钱有势的,人家心里就想:你带着闺女走江湖的,你这闺女身子可不一定干净,那就死活不愿意。这南乡人脾气上来了,就想你不肯让俺们沾光,你也就别想好,就作了法给破了,说是埋了多少根子午钉,埋在哪儿到现在没人找着,这风水就毁了。再后来富山又弄了个采石场,山都快炸平了,人家懂行的一看就讲这个就完了,就算是子午钉给起起来了,也没什么指望了……”

这种故事汪新很喜欢听,真假暂且不论,至少以后写作是个素材,所以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一到了一个地方他最爱的就是找那边的老人聊天,听他们讲古,这个习惯让冯倩笑话过多少次,说是“有人有女人缘,有人有小孩缘,你是有老人缘”。

徐州的历史上传奇故事就很多,民间口耳相传的段子更是数不尽数,别的不说,邳县就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前一世汪新小时候看过,里面整理的就是邳县的民间传说,遗憾的就是现在把书名忘了,不然倒还真可以找来再重温一下——里面的内容几十年下来也忘得差不多了。

而且,还有很多神神怪怪色彩的故事书里是没收录的呢?比如汪新就听孙慧玲讲过她娘家河边洞里一头黄膳长到丈把长吃了几个人,然后要飞升的时候,飞到另一个乡去,被仙人引天雷劈死在大路上。而且汪增富也讲过,年轻的时候在南洼地里见过一条飞蛇,被他甩石头砸死了——一讲这事儿他就后悔,道是当初没想起把那蛇尸捡了,那蛇眼可能是定风珠呢……

乡下人最喜欢谈这些,汪新自然也乐意听。

农村生活虽说日子紧巴点儿,但至少神经不用绷得那么紧,如果有可能的话,汪新很乐意回老家来定居,自己和父亲还有两处宅基地呢。

但这估计是几十年后才能实现的愿望——现在这个家庭关系,汪新可不想回来,那不是找不痛快吗!(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邪王专宠:倾世妃子要称皇春秋儒侠大乾:朕的妃子全是玩家剑魔携香2022妃常圆满北安忆浮兮王爷万岁解梦日记天国涅槃:女商传奇重生到大佬身上当宿主